問題詳情

27. 下列哪一位學者修正功能論的重要假設,主張社會的各系統都同時具有顯性的正面功能、隱性的正面功能、顯性的負面功能、隱性的負面功能等四種情形?
(A)T.Parsons
(B)L. F. Ward
(C) R. K. Merton
(D)E. Durkheim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14201
統計:A(445),B(209),C(1756),D(449),E(0)

用户評論

【用戶】陳盈均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謝孟臻 大一上 (2013/04/05 13:40) 4 功能論稍後的代表人物墨頓(Robert K. Merton),也是帕森斯的學生,則提出許多修正,不 再如此強調社會運作的完美性,也不再去虛構一個社會運轉的抽象模型,而是將功能論轉換成一個分析觀點,作為各種社會現象的分析切入點,並且強調功能可能的 負面影響。他提出顯性功能(manifest functions)、隱性功能(latent functions)、反功能(dysfunction)的分類。顯性功能是指公開顯現並加以強調的功能,也是某一機制或制度所意圖達到的功能,換言之,即是指那些有意識、計畫企圖設計出來的,而廣為人知(公開的)的功能。例如教育的顯性功能便是提高人民知識水準、促進社會進步。隱性功能則是隱藏在這個...

【用戶】姿雨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墨頓(R. K. Merton):修正功能論的重要假設,主張社會的各系統都同時具有顯性的正面功能、隱性的正面功能、顯性的負面功能、隱性的負面功能.四種情形。功能論(墨頓)顯性功能:指這個機制公開陳述且刻意的功能。它包含社會某一面向刻意且承認的社會意義。例如,讀大學是追求學術。隱性功能:指不自覺且非故意的功能,它代表一個機制的隱藏目的。例如,讀大學延緩進社會,降低失業率。反功能:.指一個社會要素或過程,實際上會使社會體系崩潰,或是會降低社會穩定。例如,殺人。

【用戶】小雨明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B)華德在〔動力社會學〕(Dynamic Sociology)一書中,說明教育與社會進步的關係。他樂觀地指出,普及教育,傳播新知,可以推動進步。因為人類慾望的滿足,是幸福的表現;社會要進步才有幸福;有動態的行動才有進步;有動態的意見才有動態的行動;有知識才有動態的意見;有教育才有知識。所以,教育是促成社會進步的間接及根本途徑。華德將此一理論,稱為「社會導進論」(Social Telesis)。他的理論雖然周密而完整,但哲學意味甚為濃厚。以現代社會科學的觀點,只能稱為社會哲學思想。不過,華德以教育力量促成社會進步之說,影響後來社會變遷與教育相互關係的研究,也影響很多教育措施及教育行動,其貢獻至為明顯。資料來源:http://terms.naer.edu.tw/detail/1311643/(D)涂爾幹和諧理論派學者,著有社會分工論,提出社會連帶以及集體意識等學說。視教育的功能為社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