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下列何者「非」人際關係論的論點
(A)親密主義動力
(B)人際場
(C)依附關係
(D)人際需求的滿足。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23189
統計:A(1172),B(407),C(2087),D(323),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包比(J.Bowlby)依附關係類型、進化理論─生物進化論.複演論.發展螺旋論、精神分析論─性心理發展論,慾力再現論,人際關係論,心理社會論,辨識認定類型論

用户評論

【用戶】王宏毓

【年級】小五上

【評論內容】Sullivan蘇利文 人際關係論 1.「人際需求的滿足」對個體人格發展最重要,青少年透過人親密際關係,去滿足性的衝動與焦慮 2.前青年期:「親密動力主義」,發展同性友誼,體驗到孤獨感 3.青年期:「色慾動力主義」,發展異性關係 4.每個人生存空間都有一個"人際場",人際互動若失常 會引起心理焦慮

【用戶】雍舜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包比(J.Bowlby)依附關係類型:第一種是「安全依附型」(Secure attachment),這類嬰兒與母親在一起時,把母親當做「安全堡壘」,敢主動地去探索陌生環境;當母親離開時有哀傷的表情,但當母親回來時則露出欣喜,並尋求與母親身體上的接觸。第二種是「焦慮抗拒型」,(Anxious-ambivalent)這類孩子常留在母親身邊,很少去探索環境;當母親離開時則有非常苦惱的反應,當母視回來時卻出現矛盾情緒,他雖然對母親很生氣,但仍想要試著接近母親,不過若母親試著與他有身體接觸,他則加以反抗。第三種則是「焦慮逃避型」,(Anxious-avoidant)當母親離開時,孩子只有少許不悅,母親回來後,他則掉頭不理睬,逃避與母親的接觸。第四種則是「紊亂型」...

【用戶】西木野挖土姬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包比(J.Bowlby)的依附理論跟安士渥斯(M. Ainsworth)的社會依附好像喔.....

【用戶】SYUN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Sullivan 蘇利文 提出的 人際關係論(A)親密主義動力:青少年的興趣轉移到異性朋友上,由「親密主義動力」轉變為「色慾主義動力」,以追求性的滿足。(B)人際場:人際關係論認為人格是人際間交互作用的結果、人格只能在以人際關係為主的社會化歷程中發展。(C)依附關係:由J.Bowlby提出的依附關係。(D)人際需求的滿足:認為人際需求的滿足對個體的發展最為重要,人類需要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