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 王老師教數學時要求嚴格,經常斥責學生,導致學生變得不喜歡數學課。這種現象可用下列何種原理解釋?
(A)漣漪效應(ripple effect)
(B)替代學習(vicarious learning)
(C)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D)古典制約(classical conditioning)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43804
統計:A(1229),B(45),C(460),D(2067),E(0)

用户評論

【用戶】Reve Ailier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王老師教數學時要求嚴格,經常斥責學生。導致學生不喜歡數學課」 》 》刺激類化(ex:兒童被護士打針,之後害怕白色衣服的人)

【用戶】Tim Lin

【年級】大二上

【評論內容】古典:刺激後反應。操作:反應後刺激。

【用戶】Tony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如果就C、D選項而言,古典制約為被動學習、操作制約為主動學習,由這點而已可判斷選項為D,但是用D分析好像就怪怪的.,感覺題幹不完整,分析如下:UCS→UCR(不喜歡數學課)

【用戶】已考上107正式英文老師: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最佳解不太正確,古典制約與操作制約的差別不是在於有無增強物,是在於被動/主動。古典制約有增強物 (巴夫洛夫的實驗:狗聽到鈴聲就有食物,所以會不自主的流口水),但是操作制約是個體主動的。學生不喜歡數學課,是因為被老師斥責而被動引發的反應,屬於古典制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