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 下列各組義近成語,何者有誤?
(A)亂世亡國之音∕桑濮之音
(B)粗俗之樂∕陽阿薤露
(C)忠告善道∕教猱升木
(D)助敵害己∕藉兵齎糧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29586
統計:A(106),B(91),C(358),D(121),E(0)

用户評論

【用戶】Apple Chien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桑濮之音:比喻淫蕩亡國之音。(B)陽阿(ㄜ)薤(ㄒㄧㄝˋ)露(ㄌㄨˋ):比喻為較多人所接受的文藝作品。(C)教(ㄐㄧㄠˋ)猱(ㄋㄠˊ)升(ㄕㄥ)木(ㄇㄨˋ):猱,獼猴,天生擅長攀爬樹木;教猱升木比喻唆使、引導惡人做壞事。(D)藉兵齎(ㄐㄧ)糧:比喻幫助了敵人而損害自己。齎:贈送。

【用戶】陳奕瑄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楊阿》和《薤露》都是古歌曲名,是春秋時中等水平的歌曲。比喻能為較多的人所接受的文藝作品。

【用戶】蔡琬瑜

【年級】小三下

【評論內容】桑間,古代衛地名,為淫風流行的地方。相傳春秋時,衛靈公到晉國訪問,途中夜宿於濮水之上,半夜聽到琴聲,就命令樂師師涓記下。到晉國,見晉平公,就使師涓彈奏,師曠聽到,手按琴弦說:「此亡國之音,為紂王樂師師延所作,當武王伐紂時,師延向東逃逸,至濮水,自投江水而死,所以凡聽到此樂者,國家必定衰敗。」見史記˙卷二十四˙樂書˙張守節˙正義。後以此比喻淫蕩亡國之音。鄭衛之音、靡靡之音、桑濮之音的意義皆同,都是「使人委靡不振的音樂」。

【用戶】108國小正式老師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鄭衛之音=靡靡之音=桑濮之音的意義皆同,都是「使人委靡不振的音樂」

【用戶】Apple Chien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A)桑濮之音:比喻淫蕩亡國之音。 (B)陽阿(ㄜ)薤(ㄒㄧㄝˋ)露(ㄌㄨˋ):比喻為較多人所接受的文藝作品。 (C)教(ㄐㄧㄠˋ)猱(ㄋㄠˊ).....

【用戶】陳奕瑄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楊阿》和《薤露》都是古歌曲名,是春秋時中等水平的歌曲。比喻能為較多的人所接受的文藝作品。

【用戶】蔡琬瑜

【年級】小三下

【評論內容】桑間,古代衛地名,為淫風流行的地方。相傳春秋時,衛靈公到晉國訪問,途中夜宿於濮水之上,半夜聽到琴聲,就命令樂師師涓記下。到晉國,見晉平公,就使師涓彈奏,師曠聽到,手按琴弦說:「此亡國之音,為紂王樂師師延所作,當武王伐紂時,師延向東逃逸,至濮水,自投江水而死,所以凡聽到此樂者,國家必定衰敗。」見史記˙卷二十四˙樂書˙張守節˙正義。後以此比喻淫蕩亡國之音。鄭衛之音、靡靡之音、桑濮之音的意義皆同,都是「使人委靡不振的音樂」。

【用戶】謝謝阿..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鄭衛之音=靡靡之音=桑濮之音的意義皆同,都是「使人委靡不振的音樂」

【用戶】陳奕瑄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楊阿》和《薤露》都是古歌曲名,是春秋時中等水平的歌曲。比喻能為較多的人所接受的文藝作品。

【用戶】蔡琬瑜

【年級】小三下

【評論內容】桑間,古代衛地名,為淫風流行的地方。相傳春秋時,衛靈公到晉國訪問,途中夜宿於濮水之上,半夜聽到琴聲,就命令樂師師涓記下。到晉國,見晉平公,就使師涓彈奏,師曠聽到,手按琴弦說:「此亡國之音,為紂王樂師師延所作,當武王伐紂時,師延向東逃逸,至濮水,自投江水而死,所以凡聽到此樂者,國家必定衰敗。」見史記˙卷二十四˙樂書˙張守節˙正義。後以此比喻淫蕩亡國之音。鄭衛之音、靡靡之音、桑濮之音的意義皆同,都是「使人委靡不振的音樂」。

【用戶】謝謝阿摩..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鄭衛之音=靡靡之音=桑濮之音的意義皆同,都是「使人委靡不振的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