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李老師上課時為了讓學生能有效學習,總是準備有趣的素材和活動來引起注意,進而希望能維持記憶、展現行為,最後形成自我之內在動機。這樣的做法是下列何者認知歷程看法之運用?
(A)皮亞傑(Piaget)
(B)班杜拉(Bandura)
(C)布魯納(Brunner)
(D)馬斯洛(Maslow)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424749
統計:A(18),B(127),C(85),D(15),E(0)

用户評論

【用戶】打那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觀察學習: 注意  保留  再生  動機 (口訣: 珠寶在動)(一)注意階段(attentional phase):指在觀察學習時,個體必須注意楷模所表現的行為特徵(名義刺激),並了解該行為的意義(功能刺激)。否則無從經由模仿而成為自己的行為。 (二)保持階段(retention phase):指個體觀察到楷模的行為之後,必須將觀察所見轉換為表徵性的心像(把楷模行動的樣子記下來),或表徵性的語言符號(能用語言描述楷模的行為),方可以保留在記憶中。 (三)再生階段(reproduction phase):指個體對楷模的行為表現觀察過後,納入記憶,其後再就記憶所及將楷模的行為,以自己的行動表現出來。換言之,在觀察早期的注意與保持階段,不僅由楷模行為學到觀念,而且也經模仿學到了行動。 (四)動機階段(motivational phase):指個體不僅經由觀察模仿從楷模身上學到了行為,而且也願意在適當的時機將學得的行為表現出來。

【用戶】打那

【年級】大三上

【評論內容】觀察學習: 注意  保留  再生  動機 (口訣: 珠寶在動)(一)注意階段(attentional phase):指在觀察學習時,個體必須注意楷模所表現的行為特徵(名義刺激),並了解該行為的意義(功能刺激)。否則無從經由模仿而成為自己的行為。 (二)保持階段(retention phase):指個體觀察到楷模的行為之後,必須將觀察所見轉換為表徵性的心像(把楷模行動的樣子記下來),或表徵性的語言符號(能用語言描述楷模的行為),方可以保留在記憶中。 (三)再生階段(reproduction phase):指個體對楷模的行為表現觀察過後,納入記憶,其後再就記憶所及將楷模的行為,以自己的行動表現出來。換言之,在觀察早期的注意與保持階段,不僅由楷模行為學到觀念,而且也經模仿學到了行動。 (四)動機階段(motivational phase):指個體不僅經由觀察模仿從楷模身上學到了行為,而且也願意在適當的時機將學得的行為表現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