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2. 有一天在課間休息的走廊上,王老師看見學生小明與小強爭吵,由於兩人爭吵情形並不嚴重到須及時處理,於是決定暫時擱置,事後再尋適當時機安排與兩人晤談,化解爭端,恢復友誼。試問王老師所採取「暫時擱置」(bracket)的作法,最接近於哪一種思潮的基本理念?
(A)詮釋學(Hermeneutics)
(B)現象學(Phenomenology)
(C) 浪漫主義(Romanticism)
(D)後現代主義(Post-Modernism)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357
統計:A(94),B(958),C(25),D(186),E(0)

用户評論

【用戶】Yo Yo Li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胡塞爾 Husserl, 1859-1938:胡塞爾提出一個口號:返回「事物本身」,也就是回到意識領域,丟開通常的思惟方式,採取「還原法」對於我們通常的判斷「懸置」起來,「加上括號,存而不論」,如此才能直覺到純意識的本質或原型,發現意識中的基本結構:「意向性」即意識總是指向有關某對象的意識。

【用戶】要加油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再尋適當時機安排與兩人晤談

【用戶】黃曉芙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現象學(Phenomenology)由胡賽爾(E.Husserl)最早發展出來,主張主客是一體不分的,認為現象學要「要歸事物的本身」,回到存在的主體,回到主體和客體渾然不分的狀態時事物的「本然」,因此對任何現象、事件、行為或事物,不要以個人的生活體驗、傳統的觀點先予論斷,應靜待事件、行為的發展而自顯其意義與特性,亦即「置入括弧、存而不論」,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戴帥)

【用戶】Mac Liang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