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3 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時有爭論,關於學理上主張財政分權的理由,下列敘述何者最正確?
(A)避免地區發展不均衡
(B)以協調合作方式解決外部性問題
(C)公共財生產的規模經濟
(D)避免社會福利給付標準不一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33766
統計:A(226),B(732),C(130),D(67),E(0)

用户評論

【用戶】kris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財政分權理由:1.各級政府各有所司 2.因地制宜 3.以補助款解決地區發展不均衡的問題

【用戶】盧妍蓁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主張財政分權之理由之一為可促進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此一說法的理論基礎為: (A)以腳投票理論 (B)外溢效果理論 (C)凱因斯理論 (D)依法行政理論高普考/三四等/高員級◆行政學- 102 年 - 102年 高考三級 行政學(選擇部分)#10508答案:A各地方政府各自為政,會造成競爭。如果南投縣政府福利好優惠多那此時此刻身為彰化縣民就會想到南投定居享受福利此為用腳投票美國經濟學家蒂布特(Tiebout)。他在《一個關於地方支出的純理論》(A Pure Theory ofLocal Expenditures)中提出了著名的“用腳投票”理論,這一理論後來被稱為“蒂布特模型”(Tiebout Model)。他認為,自由流動的居民將遷移到那些財政收入與支出結構令自己滿意的地區,為了...

【用戶】鵋韹麀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我講一下理由(A)避免地區發展不均衡因為如果預算不是中央統籌平均分配的話,發展程度越高的地方,經費自然也就會越多。相對的,發展程度越低的地方,反正都沒什麼人了,給妳這麼多經費做什麼??讓你私吞嗎??自然就會撥比較少的經費所以這個說法是支持財政集權的(B)是正解,因為「中央不明白地方的問題」,那地方自然需要跟中央互相配合(C)公共財生產的規模經濟 我說明一下什麼叫做規模經濟,規模經濟就是「前期需要大量投入資金,然後經過很久之後才會漸漸回收成本」。成本不僅回收了,還繼續賺錢了叫做「規模經濟」,相對的,成本完全沒有回收就叫做「規模不經濟」。那既然都說了「前期需要大量投入資金」這種事情當然是由中央來做啦,地方也不可能給妳這麼多經費(D)避免社會福利給付標準不一 這個也上面的理由差不多,這種事情由國家來做比較好。不然給你地方做,也許某地區為了討好民心,就刻意拉高給付。那不就違反平等原則了嗎?

【用戶】Sullivan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財政分權的理由中,有"解決地區發展不均衡問題"這項,那A為什麼不能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