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8林老師新接班級,他將學生的家庭社經地位、過去學業成就等因素先擱置一旁,純粹以和學生的互動去理解學生,這是基於下列哪一學派主張的運用?
(A)現象學
(B)存在主義
(C)進步主義
(D)後現代主義。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387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蝦皮:警察法規白話解題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現象學→「無預設」(presupposi...

【用戶】秋意升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A)現象學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布連塔諾(F. Brentano, 1838~1917),到了胡塞爾(Edmuns Husserl, 1859~1938)更加以系統地闡明;現象學在於探討一切特殊的、歷史的、或事實的表現背後的原則。胡塞爾基於對傳統哲學的反省,認為哲學作為一門嚴格的科學,應具有無預設的性質。亦即哲學應是無預設的科學,因此想將其中所具有的形上假設或任何預存立場捨棄。如此才能建立具有純粹性及正確性的知識。於是從方法入手,在哲學研究方面,首先排除對因果等心理歷程中的假定,而探討確實的本質或意義。題目:林老師新接班級,他將學生的家庭社經地位、過去學業成就等因素先擱置一旁,純粹以和學生的互動去理解學生(B)存在主義是對現代西方深具影響力的哲學。此...

【用戶】Lulu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現象學(一) 代表人物:胡塞爾(Husserl)(二) 哲學思想:1. 回歸事物的本源,方法為:(1) 本質直觀:是一種直觀的沉思。強調個人的直觀能力,認為人要先自我理解,不斷自我反省,以客觀瞭解生活世界的種種現象。(2) 擱置:瞭解世界與自己,屏除臆測,對事「存而不論」,透過擱置的策略,主體可將意識型態放入括弧之中,回到事物本身的最終基礎,以獲取最可靠的知識。(3) 描述:即在範圍內做客觀的描述;範圍外,存而不論,嚴守「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原則。2. 主客合一:主要目的在化解主客體二元論之爭議,將「能思」的主體與「所思」的客體合而為一,並建立自我認識真實世界途徑。(三) 教育主張1. 教育現象:說明社會世界中可以進行科學...

【用戶】Yen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現象學--胡塞爾 「放入括弧、存而不論」題目中的「學生的家庭社經地位、過去學業成就等因素先擱置一旁」-->重點放置一旁不去論述它

【用戶】蝦皮:警察法規白話解題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現象學→「無預設」(presupposi...

【用戶】Yen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現象學--胡塞爾 「放入括弧、存而不論」題目中的「學生的家庭社經地位、過去學業成就等因素先擱置一旁」-->重點放置一旁不去論述它

【用戶】秋意升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A)現象學的產生可以追溯到布連塔諾(F. Brentano, 1838~1917),到了胡塞爾(Edmuns Husserl, 1859~1938)更加以系統地闡明;現象學在於探討一切特殊的、歷史的、或事實的表現背後的原則。胡塞爾基於對傳統哲學的反省,認為哲學作為一門嚴格的科學,應具有無預設的性質。亦即哲學應是無預設的科學,因此想將其中所具有的形上假設或任何預存立場捨棄。如此才能建立具有純粹性及正確性的知識。於是從方法入手,在哲學研究方面,首先排除對因果等心理歷程中的假定,而探討確實的本質或意義。題目:林老師新接班級,他將學生的家庭社經地位、過去學業成就等因素先擱置一旁,純粹以和學生的互動去理解學生(B)存在主義是對現代西方深具影響力的哲學。此...

【用戶】Lulu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現象學(一) 代表人物:胡塞爾(Husserl)(二) 哲學思想:1. 回歸事物的本源,方法為:(1) 本質直觀:是一種直觀的沉思。強調個人的直觀能力,認為人要先自我理解,不斷自我反省,以客觀瞭解生活世界的種種現象。(2) 擱置:瞭解世界與自己,屏除臆測,對事「存而不論」,透過擱置的策略,主體可將意識型態放入括弧之中,回到事物本身的最終基礎,以獲取最可靠的知識。(3) 描述:即在範圍內做客觀的描述;範圍外,存而不論,嚴守「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的原則。2. 主客合一:主要目的在化解主客體二元論之爭議,將「能思」的主體與「所思」的客體合而為一,並建立自我認識真實世界途徑。(三) 教育主張1. 教育現象:說明社會世界中可以進行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