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3.教師採用班級團體教學後,對全班進行形成性評量;已經學會的學生可以擔任小老師或從事充實學習,未學會者則繼續學習;當全班都學會後,再一起進入下一個單元的學習。下列何者最符合前述教學流程?

(A)凱勒計畫
(B)啟發教學法
(C)問題教學法
(D)精熟學習法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60027
統計:A(1906),B(48),C(43),D(3877),E(0)

用户評論

【用戶】Yi Ling Chen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在精熟學習法的教學中,教師在每一個單元重複「起始班級教學、診斷進步測驗、證實精熟或實施個別校正」的循環。 而凱勒計畫的教學中,教師扮演的是輔助者或經理人的角色,完全由學生自我學習,直到自認熟練後,即可要求參加評量考試。據此,按本題題幹所述「教師採用『班級團體教學』後,…」,正確答案為「(D)精熟學習法」無誤[試題疑義回覆]

【用戶】嗡 阿拉巴扎那帝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題目提到「當全班都學會後,再一起進入下一個單元的學習。」在學習進度,可以從這段話中判斷是老師在控制進度,所以應該選擇(D)精熟學習

【用戶】nancy1111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整理 16樓大大的內容區別方法: 精熟學習法凱勒計畫教學方式由教師進行團體教學完全由學生依據教材個別學習單元考試全部學生在同一時間參加考試學生自認熟練時即可個別參加考試學習進度由教師決定進度由學生自行決定進度按本題題幹所述「教師採用『班級團體教學』後,『對全班進行形成性評量』…『當全班都學會後,再一起進入下一個單元的學習』…」,正確答案為「(D) 精熟學習法」無誤。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凱勒計劃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心理學教授凱勒(Fred S. Keller)在一九六0年代提出個人化教學系統即所謂的凱勒計畫(Keller Plan),是屬於個別化教學理論之一。凱勒計畫可以說是受到行為主義心理學家史金納(B.F. Skinner)的增強理論和編序教學理論的影響,試圖應用這些理論來改進當時教學的缺失。凱勒的教學理論主要包括下列六項特徵也是其優點:(1)熟練標準(2)學生自我控速(3)單元考試和成績評量(4)立即回饋(5)助理制度(6)學習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