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2、美國教育哲學家瑪汀(J. Martin)所指出的潛在課程特性之中,下列敘述何者是不正確的?
(A)它的來源可以
是班級的社會結構、教師權威的運用
(B)它是那些非公開意向卻又讓學生真正學到的
(C)它能夠被發現
但仍然是潛在的
(D)它是有關「甚麼」被隱藏,而不是「向誰」隱藏。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35629
統計:A(924),B(413),C(1514),D(4465),E(2)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教心

用户評論

【用戶】郭詠銘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馬丁(J. R Martin)原先對潛在課程之定義:「潛在課程是學校或學校以外的教育情境中,產生的某些結果或副產品,特別是那些學生已學到,但未經分開宣稱為有意產生的學習狀態。」 馬丁認為潛在課程的本源,可能是教室社會結構,教師權威運用,規範師生關係的規則,標準化學習活動、教科書、視聽器材、設備建築、能力分班、上課時間表等,不勝枚舉。如有新措施、新程序(經實施,亦可能成為潛在課程的本源,使本源愈來愈多。 由於潛在課程包含有「自然」和「人為」兩種潛在,因此馬丁修改原來的定義:「潛在課程是由某情境中有意或無意產生的學習狀態所組成,這些狀態並未公開告訴學習者,而他們也不知道。」 

【用戶】Latte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C)能夠被發現是正確的啊,例如老師上課的態度很散漫的話,這種印象可能對學生是種負面的潛在課程,這都是學生能察覺到的事情。但她畢竟不是種正式課程,這種影響仍然是「潛在」的。

【用戶】陳雨謙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以下是自己整理的重點及表格,供大家參考,有錯誤不吝指教:)學校課程實有課程外顯課程正式課程領域學習節數(國文、數學、音樂、體育、美勞、選修、必修等七大學習領域)、彈性學習節數。非正式課程各類校內外比賽、運動會、班(週、朝、晨)會、導師時間、畢業典禮、社團活動、晨光時間、打掃活動、聯課活動等。潛在課程身教、境教(EX:孟母三遷)、比馬龍效應(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又稱羅森塔效應)、環境設施、學校文化、校園氣氛、上課氣氛、校規、教科書中的意識形態、教師人格特質、學生的學習經驗等。空無課程學校課程中通常被忽略不教的「性教育」...

【用戶】Yabie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修改成(D)它是有關「什麼」的隱藏,也包括「向誰」隱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