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 〈養生主〉:「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弔焉若此,可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懸解。』」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秦失認為根本不必為老聃辦喪禮
(B)秦失認為老聃之死是順應天命,故不必過度傷心
(C)秦失不了解老聃,所以不是真心為老聃之死感到難過
(D)秦失認為參加弔喪儀式,應哀痛哭泣,以表達對死者之感情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889394
統計:A(8),B(587),C(24),D(41),E(0)

用户評論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老聃死了秦失到喪家慰問家屬,乾嚎了三聲:「老聃!老聃!老聃!」就出來了秦失的弟子覺得奇怪, 說:「老師怎麼沒有多與喪家聚聚就走了,難道老聃不是你的好朋友嗎?」秦失說:他是我的好友沒錯呀! 弟子就問:那麼老師您就這樣慰問喪家嗎? 秦失很自在地說:是的,這樣就可以了。老聃本來是我的好友,本來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時常與我論學暢談, 但是現在他再也不能與我暢談了,他死了,也就一了百了了,這件事就是這樣普通而已。 我去他家,也只不過是去看看他的遺體和他的家人,紀念我們曾有過的一段友誼,本來就不是要去哀天搶地痛哭呀。 老聃不過是從一個活人變成一個死人,如此而已呀,這本來就是一件最平常的事情哩。 不過剛才我到...

【用戶】ijij6607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老聃死了,秦失前去弔唁,只哭了幾聲就出來了。老聃的弟子問他說:「你不是我老師的朋友嗎?」秦失說:「是的。」老聃的弟子又問:「那麼,像你這樣弔唁可以嗎?」秦失說:「是的,起先我把他當作是個人,可是現在不是了,剛才我進去弔唁的時候,有老年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兒子,有年輕人哭他,如同哭自己的母親一般。他們來這裡致祭所表現出來的種種情狀,必然有不想說卻又說出的話,不想哭卻又哭的情形。這就是逃遁天理,違背實情,忘記了他所秉受的天性。古時候把這種情形叫做『遁天之刑』,來到世間,是先生最好的時機;離開世間,是先生順應天理的結果。安於時遇,隨順自處,喜怒哀樂的情感自不能入於胸中。古時候把它叫做『帝之懸解』。燭薪有燒完的時候,火卻永遠傳下去,不會有窮盡的時候。

【用戶】用心感恩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聃ㄉㄢ

【用戶】喬治小肥肥貓

【年級】研一上

【評論內容】老聃死,秦失弔之,三號而出。弟子曰:「非夫子之友邪?」曰:「然。」「然則弔焉若此 ,可乎?」老聃死了,秦失前去弔唁,只哭了幾聲就出來了。老聃的弟子問他說:「你不是我老師的朋友嗎?」秦失說:「是的。」老聃的弟子又問:「那麼,像你這樣弔唁可以嗎?」曰:「然。始也吾以為其人也,而今非也。向吾入而弔焉,有老者哭之,如哭其 子﹔少者哭之,如哭其母。彼其所以會之,必有不蘄言而言,不蘄哭而哭者。是遁天倍情,忘其所受,古者謂之遁天之刑。適來,夫子時也﹔適去,夫子順也。安時而處順,哀樂不能入也,古者謂是帝之縣解。」指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秦失說:「是的,起先我把他當作是個人,可是現在不是了,剛才我進去弔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