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對視障生教育安置型態的發展而言,何者最早?〜一”
(A)特殊班
(B)資源教室
(C)住宿制特殊學校
(D)巡迴輔導教師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
統計:A(1),B(0),C(4),D(0),E(0)

用户評論

【用戶】周妤苹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  台灣的視覺礙教育起始於西元一八八七年,基督教長老會宣教師在現今台南新樓醫院設立訓盲院,以私塾的方式教導盲生讀寫,日後演變為盲聾合校的特殊學校的型態,後來又「盲聾」分校,盲生的教育安置僅有特殊學校一途。   自民國五十五年開始,台灣省政府在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American Foundation fornOverseas Blind)的協助之下,實施盲生就讀國民學校走讀計劃,視覺障礙學生的安置開始有了多元化的選擇。台灣各縣市的視覺障礙學生除了可就讀啟明學校之外,尚可在離家最近的普通學校就讀。因盲生走路去上學,以當時將此一制度稱為「盲生走讀計劃」,民國六十二年基於在普通學校就讀的,除盲生之外還有低視力學生,與明眼學生不僅是學習空間的混合,尚有在生活空間與人際之間的互動,因而改稱為「視覺障礙學生混合教育」,同時將輔導範圍延伸至國民中學階段。 引自:http://163.32.59.168/2/org/Spedu/04.pdf

【用戶】周妤苹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  台灣的視覺礙教育起始於西元一八八七年,基督教長老會宣教師在現今台南新樓醫院設立訓盲院,以私塾的方式教導盲生讀寫,日後演變為盲聾合校的特殊學校的型態,後來又「盲聾」分校,盲生的教育安置僅有特殊學校一途。   自民國五十五年開始,台灣省政府在美國海外盲人基金會(American Foundation fornOverseas Blind)的協助之下,實施盲生就讀國民學校走讀計劃,視覺障礙學生的安置開始有了多元化的選擇。台灣各縣市的視覺障礙學生除了可就讀啟明學校之外,尚可在離家最近的普通學校就讀。因盲生走路去上學,以當時將此一制度稱為「盲生走讀計劃」,民國六十二年基於在普通學校就讀的,除盲生之外還有低視力學生,與明眼學生不僅是學習空間的混合,尚有在生活空間與人際之間的互動,因而改稱為「視覺障礙學生混合教育」,同時將輔導範圍延伸至國民中學階段。 引自:http://163.32.59.168/2/org/Spedu/04.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