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在實驗研究中,受試者獲知參與實驗因而有特別改進表現的效果,稱為
(A)強亨利效應
(B)霍桑效應
(C)月暈效應
(D)比馬龍效應。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24857
統計:A(1013),B(14991),C(76),D(129),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效應、月暈效應-所有考題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係指當被觀察者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傾向的效應。此效應來自於1927年至1932年埃爾頓梅奧(Mayo)在霍桑(Hawthorne)工廠進行的一系列心理學實驗。 在1927年1932年間,位於美國芝加哥的西方電氣公司(Western Electric Company)霍桑廠(Hawthorne Plant)進行了一系列工作條件與生產力的關係研究。最開始的研究是探討不同照明度對工作表現的影響,研究者發現工人的生產力隨著照明強度的增強而提高;可是當照明的強度逐次減弱時,工人的生產力仍然提高。也就是說,早先所假設照明度對績效有影響並非決定性,甚至關聯性不大,反而是研究進行時各種實驗處理對生產效率都有促進作用,後續研究證實受試者對於新的實...

【用戶】林伯謙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可參考《教育學名詞彙編》 謝宏仁

【用戶】Parker Chen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是說當人們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的傾向。受試者知道自己正在參加實驗,自己是實驗組的學生,察覺到自己正在被觀察,這本身便足以使他的表現與平常(非實驗情境)不一樣,此種對實驗安排的反作用效果。此種效應足以削弱實驗研究的外在效度,使結論的推論有困難。即行為的改變是由於環境改變(實驗者的出現),而非由於實驗操弄造成強亨利效應指實驗組採用新方法或新步驟時,控制組的受試者為了不甘示弱,力圖與實驗組一較長短,如此則控制組的表現,常在一般的平均水準之上,而與實驗組差異不大,且降低了實驗的內在效度。與霍桑效應比較霍桑效應:實驗者因為知道被觀察而改變行為動機,導致與事實有出入亦即改變實驗結果強亨利效應:對照組不甘於被比較或作為標準參照的心態而與實驗組較勁受實驗者效應:對照組不願受到從眾效應的心態而刻意唱反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