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3.李老師認為每位幼兒的專長不一,學習方式也有所不同,在教導幼兒時不能僅重視 數理邏輯以及語文智能,應該同時重視其他智能。請問李老師的理念最可能受到下列哪一位學者的影響?
(A)迦納(H. Gardner)
(B)皮亞傑(J. Piaget)
(C)布魯納(J. Bruner)
(D)維高斯基(L. Vygotsky)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非常簡單0.929619
統計:A(4438),B(114),C(123),D(99),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艾瑞克遜(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美國幼教-光譜計畫Project Spectrum、同時學習原則--克伯屈(Williem H. Kilpatrick)

用户評論

【用戶】Hsuan-Lin Chi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1.葛敦納Gardner《心智(心靈)的架構》智力是「某一文化所重視的解決問題或製造產品的能力」。2. 多元智慧(八大能力)1)「語文」能力-Ex說話、閱讀、書寫2)「數理」能力-Ex數字運算、邏輯思考3)「空間」能力-Ex認識環境、辨別方向、繪畫4)「音樂」能力5)「運動」能力(體育、體能)6)  「人際」能力(社交)7) 「內省」能力8) 「自然」觀察能力-最後加入的能力

【用戶】Evely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布魯納在討論到「教學理論」時,曾主張教學者必須提供學習者以直接經驗來進行學習,從經驗的形象表現(如圖片、影片等)到符號表現(如語言、文字)Bruner提出知識學習三個情況:(1) 動作表徵期(Enactive representiation )以「由做中學」的經驗,包括直接或有目的的經驗、設計、演劇及示範的經驗。(2) 形象表徵期(Iconic representiation)以「由觀察中學」的經驗,有參觀、展覽、電視、電影等經驗為主。(3) 符號表徵期(Symbolic representiation)最高層次,以「由思考中學」的經驗為主。布魯納(Bruner)同時認為「教材的結構」與孩子的「認知結構」必須配合,孩子才能得到最好的了解。他認為一個科目或相互有關連的一些科目之教學,最終目的在使學生對教材的結構有通盤了解,亦即能夠使其他許多事物有意義的關連在一起

【用戶】Hsuan-Lin Chi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1.葛敦納Gardner《心智(心靈)的架構》智力是「某一文化所重視的解決問題或製造產品的能力」。2. 多元智慧(八大能力)1)  「語文」能力-Ex說話、閱讀、書寫2)  「數理」能力-Ex數字運.....看完整詳解

【用戶】Evely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布魯納在討論到「教學理論」時,曾主張教學者必須提供學習者以直接經驗來進行學習,從經驗的形象表現(如圖片、影片等)到符號表現(如語言、文字)Bruner提出知識學習三個情況:(1) 動作表徵期(Enactive representiation )以「由做中學」的經驗,包括直接或有目的的經驗、設計、演劇及示範的經驗。(2) 形象表徵期(Iconic representiation)以「由觀察中學」的經驗,有參觀、展覽、電視、電影等經驗為主。(3) 符號表徵期(Symbolic representiation)最高層次,以「由思考中學」的經驗為主。布魯納(Bruner)同時認為「教材的結構」與孩子的「認知結構」必須配合,孩子才能得到最好的了解。他認為一個科目或相互有關連的一些科目之教學,最終目的在使學生對教材的結構有通盤了解,亦即能夠使其他許多事物有意義的關連在一起

【用戶】Hsuan-Lin Chi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1.葛敦納Gardner《心智(心靈)的架構》智力是「某一文化所重視的解決問題或製造產品的能力」。2. 多元智慧(八大能力)1)  「語文」能力-Ex說話、閱讀、書寫2)  「數理」能力-Ex數字運.....看完整詳解

【用戶】Evely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布魯納在討論到「教學理論」時,曾主張教學者必須提供學習者以直接經驗來進行學習,從經驗的形象表現(如圖片、影片等)到符號表現(如語言、文字)Bruner提出知識學習三個情況:(1) 動作表徵期(Enactive representiation )以「由做中學」的經驗,包括直接或有目的的經驗、設計、演劇及示範的經驗。(2) 形象表徵期(Iconic representiation)以「由觀察中學」的經驗,有參觀、展覽、電視、電影等經驗為主。(3) 符號表徵期(Symbolic representiation)最高層次,以「由思考中學」的經驗為主。布魯納(Bruner)同時認為「教材的結構」與孩子的「認知結構」必須配合,孩子才能得到最好的了解。他認為一個科目或相互有關連的一些科目之教學,最終目的在使學生對教材的結構有通盤了解,亦即能夠使其他許多事物有意義的關連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