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下列《孟子》一書中的言論,何者是君王最足以得民心的作為?
(A)犧牲既成,粢盛既潔,祭祀以時
(B)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
(C)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
(D)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其失養,無物不消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626723
統計:A(59),B(591),C(167),D(53),E(0)

用户評論

【用戶】Winnie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所欲」是指人民想要的基本物質需求,而「所惡」則代表人民厭惡的苛政亂法。

【用戶】阿四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C“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翻譯:居住在天下最廣大的居所裡,站立在天下最正大的位置上,行走在天下最廣闊的道路上,能實現志向就與百姓一起去實現,不能實現志向時就獨自施行這一個原則,富貴不能使他折腰,貧賤不能使他改變,武力不可以使他屈服,這就是大丈夫!

【用戶】阿四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D故苟得其養,無物不長;苟失其養,無物不消。孔子曰:『操則存,舍則亡;出入無時,莫知其鄉。』惟心之謂與!所以說,如果能得到適當的培養,沒有一物不會生長;如果失去培養,沒有一物不歸於消亡。孔子說:『保持它就能存在,放縱了就會亡失;或進或出,既沒有一定的時間,也不知道它的去向。』大概就是指心性來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