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中國韻文發源於古代歌謠,其後發展出各具風貌的體製,試問以下說明正確的有幾項? (甲)《詩經》特色為寫實樸質,以四言為主,最早的詩是周頌,詩的體裁內容為風、雅、頌 ,作法為賦、比、興 (乙)《楚辭》特色為浪漫幻想,以六、七言為主,長篇鋪敘的形式與虛設主客問答,促成漢賦的產生,為士大夫作品(丙)樂府多為合樂可歌,句式參差,如〈短歌行〉、〈飲馬長城窟行〉(丁)古詩多為民間作品,句式整齊,如〈上邪〉、〈孔雀東南飛〉(戊)宋詞特色為倚聲填詞,分婉約、豪放二派,以婉約為正宗,著名的婉約詞人以周邦彥、李清照為代表(己)散文賦是唐宋古文運動的產物,為有韻的古文,保有主客問答體方式,以〈登樓賦〉、〈赤壁賦〉為代表(庚)散曲分小令和散套,小令可加襯字,又名葉兒,一韻到底,單詞支曲,多數在60字之內;只要兩個以上同宮調的曲牌相聯合,就稱為「散套」,又名大令、套數,散曲為無「科」、「白」的清唱和樂歌曲,又稱「清曲」(辛)劇曲分雜劇和傳奇,雜劇為北曲,有科白,一本四折,盛行於元代,開場有楔子,用來說明情節,主唱大多為主角(如:「生」或「旦」),且為獨唱,代表作品有〈梧桐雨〉、〈西廂記〉(壬)傳奇為南曲,盛行於明、清時期,不限同一宮調,可換韻,一劇多齣,有長達四、五十齣者,演員可獨唱、對唱、合唱,代表作品如:〈牡丹亭〉、〈桃花扇〉
(A)7 
(B)6 
(C)5 
(D)4
(E)3。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困難0.313625
統計:A(44),B(96),C(122),D(43),E(4)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短歌行、墨池記、古詩與近體詩

用户評論

【用戶】Frank Chu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甲) (乙) (戊) (庚) (壬) 為正確選項 (丙) <短歌行為古詩(丁) 古詩多為士大夫作品(己) <登樓賦為俳賦(辛) 主角(如:末或旦)

【用戶】吳俊賢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樓上的有一個地方錯誤(丁)〈上邪〉為樂府詩(丙)<短歌行為樂府詩,所以(丙)正確錯在(庚)只要兩個以上同宮調的曲牌相聯合,就稱為「散套」這一句應改成只要兩個以上同宮調的曲牌相聯合,而且各調必須同韻,就稱為「散套」

【用戶】吳俊賢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補充(丁)《孔雀東南飛》也是樂府詩

【用戶】Frank Chu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甲) (乙) (戊) (庚) (壬) 為正確選項 (丙) <短歌行>為古詩 .....看完整詳解

【用戶】吳俊賢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樓上的有一個地方錯誤(丁)〈上邪〉為樂府詩(丙)<短歌行>為樂府詩,所以(丙)正確錯在(庚)只要兩個以上同宮調的曲牌相聯合,就稱為「散套」這一句應改成只要兩個以上同宮調的曲牌相聯合,而且各調必須同韻,就稱為「散套」

【用戶】吳俊賢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補充(丁)《孔雀東南飛》也是樂府詩

【用戶】Frank Chu

【年級】幼兒園下

【評論內容】(甲) (乙) (戊) (庚) (壬) 為正確選項 (丙) <短歌行>為古詩 .....看完整詳解

【用戶】吳俊賢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樓上的有一個地方錯誤(丁)〈上邪〉為樂府詩(丙)<短歌行>為樂府詩,所以(丙)正確錯在(庚)只要兩個以上同宮調的曲牌相聯合,就稱為「散套」這一句應改成只要兩個以上同宮調的曲牌相聯合,而且各調必須同韻,就稱為「散套」

【用戶】吳俊賢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補充(丁)《孔雀東南飛》也是樂府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