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9. 教育部為了宣揚「孝道」,將每年八月的第四個周日訂為「祖父母節」,希望藉此強化祖孫間的親情互動。這種將「孝道」與日常生活行為連結的方式,較接近下列哪一種倫理學的訴求?
(A)德行論
(B)義務論
(C)效益論
(D)正義論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72914
統計:A(680),B(56),C(38),D(5),E(0)

用户評論

【用戶】波妞妤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德性倫理學或稱為德行倫理學[1](英語:Virtue Ethics)是規範倫理學的其中一個理論。德性倫理學聚焦在道德主體,即行為的推動者,道德主體的性格為倫理行為的推動力。與目的論、義務論最大的不同之處,德性倫理學是不會依照單一標準去判斷該行為是否合乎道德,而是從整體判斷。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中國的孔子都被視為德性倫理學代表。

【用戶】13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道德倫理學派1.主外派  (好壞先於對錯)快樂主義:伊比鳩魯Epicurus,以行為的結果是快樂則為善,而善惡的辨別是以經驗的苦樂為準效益論/結果論/功利主義:邊沁Bentham、彌爾Mill、斯賓賽Spencer,以行為的結果作為善惡判斷的標準德行論/幸福論: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追求幸福或至高善為終極目的中庸之道為德行的主要特徵反對蘇格拉底「知即德」的主張,重視透過習慣將道德行為於生活中實踐1.知德→理智德行(理論理性) →可教之德(僅少數人可達此境界)2.行德→道德德行(實踐理性)→不可教之德(習慣養成,非智力所能左右)2.主內派  (對錯先於好壞)義務論/嚴格主義:康德Kant,以行為的動機做為道德行為判斷的對象注重品格陶冶、意志訓練四善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