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5.蘇洵〈六國論〉:「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句中「兵」的意義和下列何者 相同?
(A)「兵」荒馬亂
(B)起視四境,而秦「兵」又至矣
(C)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
(D)故燕雖小國而後亡,斯用「兵」之效也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59191
統計:A(398),B(760),C(5261),D(1562),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辨姦論

用户評論

【用戶】Puyl Ie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題:兵器。不是兵器不鋒利,戰打不好。A形容戰爭所造成的混亂景象。B軍隊。起床看四境,秦國的軍隊又來了。C兵器。拋棄鎧甲,拖著兵器à戰敗逃走的狼狽狀。D軍隊。燕雖然是個小國,卻最後才滅亡,這就是用用兵抗秦的效果。

【用戶】Queenie Hsu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兵-兵器答案C 兵器

【用戶】Yu-Wei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題幹原文六國破滅,非兵不利 ,戰不善,弊在賂秦。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或曰:六國互喪,率賂秦耶?曰: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故曰:弊在賂秦也。六國的滅亡,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於用土地來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問:六國一個接一個的滅亡,難道全部是因為賄賂秦國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獨自保全。所以說:弊病在于賄賂秦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