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 下列關於現代作家與作品的敘述何者有誤?
(A)白先勇�<台北人>
(B)王禎和�<嫁妝一牛車>
(C)洛夫�<石室之死亡>
(D)鄭愁予�<深淵>。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47776
書單:瘂弦

用户評論

【用戶】林一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深淵>的作者是瘂弦

【用戶】Paoyin Lee

【年級】小五上

【評論內容】書的簡介:對於現代主義的追求,洛夫在其〈關於石室之死亡〉一文中說:「一則因個人在戰爭中被迫遠離大陸母體,以一種飄萍的心情去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因為內心不時激起被遺棄的放逐感;再則由於當時海峽兩岸的政局不穩,個人與國家的前景不明,致由大陸來台的詩人普遍呈現游移不定、焦慮不安的精神狀態,於是探索內心苦悶之源,追求精神壓力的紓解,希望通過創作來建立存在的信心,便成為大多數詩人的創作動力,《石室之死亡》也就是在這一特殊的時空中孕育而成。」洛夫的證詞,似乎可以用來解釋現代詩運動在台灣擴張發展的一個政治背景,更可以進一步詮釋他們內心湧現的孤絕與飄泊。 《石室之死亡》是在金門前線的碉堡面臨死亡情境的一個投射。這冊長詩作品,為六○年代開啟了新的感覺與新的爭議。新的感覺,指的是它成功地藉由現代主義的荒謬感,來概括現實中生命的錯置與無常。新的爭議,則是由於為了呈現新感覺而使用創新的語言,而觸怒當時一些評論者。然而,在論戰的硝煙中,洛夫仍然全心投注在超現實主義美學的追求。

【用戶】謝孟臻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臺北人》這本書是由十四篇故事組合而成,每篇的寫作技巧,長短都不同,主要是以人物為主角在做描寫,其中的階層、工作職業的範圍也相當廣泛,從年邁挺拔的儒將僕公、退休的女僕順恩嫂、上流社會的竇夫人、下流社會的「總司令」;還有知識份子余嶔磊教授;也有幫傭工人如王雄、軍隊的人賴鳴升、社交名女人,如尹雪艷、低級舞女金大班…….,這麼多各式各樣的人物卻擁有同樣的歷史背景─他們皆出生於中國大陸,都是大陸淪陷後,隨著國民政府撤退來臺灣這個小島的,而且他們在大陸的「過去」並沒有隨著遷臺而完全消逝,在台灣也不真的是「新」生活。那些無法遺忘的回憶,直接影響了他們在臺北的現實生活…。《臺北人》描寫的就是這群人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