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5.下列成語之運用,何者並不恰當?
(A)做人需心地光明,即使獨處之際也要能「不愧屋漏」,慎孚善德
(B)李將軍的部隊出師不利,被迫與敵人簽訂「城下之盟」,相當屈辱
(C)陳同學的文章經過老師「補苴調胹」之後,更加完美了
(D)他白手起家,憑著「得隴望蜀」的野心,至今已成尌輝煌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63297
統計:A(55),B(107),C(140),D(574),E(0)

用户評論

【用戶】

【年級】幼稚園下

【評論內容】【名稱】:城下之盟【拼音】:chéng xià zhī méng【釋義】:指在敵方兵臨城下時被迫簽訂的屈服的和約。【出處】:《左傳·桓公十二年》:“大敗之,為城下之盟而還。”【例子】:國有已困之形,人有不困之志。君民效死,與城俱碎,豈肯為~哉。(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五回)

【用戶】何曉怡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得隴望蜀隴:指甘肅一帶;蜀:指四川一帶。已經取得隴右,還想攻取西蜀。比喻貪得無厭。

【用戶】Always have f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A)不愧屋漏:屋漏,比喻隱蔽無人之處。「不愧屋漏」比喻處世光明正大,即使在無人之處,亦持心端正,無愧於神明。(B)城下之盟:敵國軍隊兵臨城下,抵擋不住,被迫與敵人簽訂和約。(C)補苴(ㄐㄩ)調(ㄊㄧㄠˊ)胹(ㄦˊ):補苴,補綴。調胹,烹調煮熟。「補苴調胹」比喻修飾理論或文章,使之更加完美。(D)得隴望蜀:比喻貪得無厭,不知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