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2.下列文句「」內,哪一選項的字義相同?
(A)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不出,火「且」盡
(B)是以區區之安祿山,一出而「乘」之/千「乘」之國,百乘之家
(C)以為生事擾民,「漸」不可長/天下茍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漸」
(D)風則襲裘,雨則御「蓋」/「蓋」失強援,不能獨完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09851
統計:A(1102),B(159),C(251),D(46),E(0)

用户評論

【用戶】洪嘉璘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A)虎大駭,遠遁,以為「且」噬己也 / 不出,火「且」盡:皆是「將要」之意(B)是以區區之安祿山,一出而「乘」之:利用時機 千「乘」之國,百乘之家 :古代車輛〈戰車〉的計算單位(C)以為生事擾民,「漸」不可長:徵兆、跡象  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漸」:漸漸、逐漸(D)風則襲裘,雨則御「蓋」:傘  「蓋」失強援,不能獨完:發語詞,提起下文,無義

【用戶】rabbittsai270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 教戰手冊天下苟不免於用兵,而用之不以漸,使民於安樂無事之中,一旦出身而蹈死地,則其為患必有所不測。故曰:天下之民,知安而不知危,能逸而不能勞,此臣所謂大患也。臣欲使士大夫尊尚武勇,講習兵法;庶人之在官者,教以行陣之節;役民之司盜者,授以擊刺之術;每歲終則聚於郡府;如古都試之法,有勝負,有賞罰,而行之既久,則又以軍法從事。然議者必以為無故而動民,又撓以軍法,則民將不安,而臣以為此所以安民也。天下果未能去兵,則其一旦將以不教之民而驅之戰。夫無故而動民,雖有小怨,然熟與夫一旦之危哉?翻譯天下如果免不了要用兵,用兵又不是慢慢訓練,長使人民處在安樂無事的生活裡,一旦要出來拚戰生死,那種禍患就不能預測了。所以說:天下的人民知道平南機而不知道危險,能享受安逸卻不能勞苦,就是我所說的大憂患哪!我主張讓士大夫注重武勇,講習兵法;普通人民在官府做事的,教他軍隊行軍的法度;跟勞役管理盜賊的人,教他刺擊的技術;每年年底就聚集在府城,像古時候總檢閱考試的辦法一樣,分勝敗,定賞罰,實行久了,就拿軍法訓練他們。

【用戶】rabbittsai270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 蓋嘗試論之:天下之勢,譬如一身。王公貴人所以養其身者,豈不至哉?而其平居常苦於多疾。至於農夫小民,終歲勤苦,而未嘗告病,此其故何也?夫風雨霜露寒暑之變,疾之所由生也。農夫小民,盛夏力作,窮冬暴露,其筋骸之所衝犯,肌膚之所浸漬,輕霜露而狎風雨,是故寒暑不能為之毒。今王公貴人,處於重屋之下,出則乘輿,風則襲裘,雨則御蓋。凡所以慮患之具,莫不備至。畏之太甚,而養之太過,小不如意,則寒暑入之矣。是以善養身者,使之能逸能勞;步趨動作,使其四體狃於寒暑之變;然後可以剛健強力,涉險而不傷。翻譯 雨傘[umbrella]     今王公貴人處於重屋之下,出則乘輿,風則襲裘,雨則禦蓋,凡所以慮患之具莫不備至。――宋·蘇軾《教戰守》

【用戶】rabbittsai270

【年級】大二下

【評論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