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蘇軾〈日喻〉:「生而眇者不識日」中的「眇」字,音讀與意義應為下列哪一項?
(A)ㄧㄠˇ,視力弱
(B)ㄕㄠˇ,獨眼
(C)ㄇㄧㄠˇ,瞎眼
(D)ㄒㄧㄠˇ,眼睛小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非常簡單0.906135
統計:A(404),B(96),C(5657),D(86),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生而眇者不識日,問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狀如銅槃。」扣槃而得其聲。他日聞鐘,以為日也。或告之曰:「日之光如燭。」捫燭而得其形。他日揣籥,以為日也。日之與鐘、籥亦遠矣,而眇者不知其異,以其未嘗見而求之人也。     ──蘇軾<日喻>【翻譯】有個天生失明的人,他不認識太陽,就去問那些有眼睛的人。有人告訴他說:「太陽的形狀像銅盤一樣。」說著還敲敲銅盤而讓那失明人聽聽聲音。有一天,失明人聽到了鐘聲,於是誤以為那就是太陽。又有人告訴他說:「太陽的光就像蠟燭一樣。」說著還讓他摸摸蠟燭而知道了形狀。有一天,失明人揣摸到了籥管,於是誤以為那就是太陽。太陽和...

【用戶】許瑜庭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程知青31題 答案是a瞎子摸象那個答案寫d是錯的

【用戶】Shih Jiang-Zh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http://dict.concised.moe.edu.tw/cgi-bin/jbdic/gsweb.cgi?o=djbdic&searchid=W00000004550

【用戶】一天一蘋果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扣槃捫燭ㄎㄡˋ ㄆㄢˊ ㄇㄣˊ ㄓㄨˊ:盲人不知日的形狀,人告以日形如銅槃,他敲銅槃而有聲;後聞鐘聲,即以為日。又有人告以日光如燭,他摸燭而知形狀;後摸籥,也以為日。典出宋.蘇軾〈日喻〉。後用來比喻認識不確切而產生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