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5.下列何者非社會建構學習論強調的要點?
(A)師生互動
(B)較有能力同儕的支持
(C)知識的實用價值
(D)教師的引導角色。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01427
統計:A(229),B(654),C(4964),D(525),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Gardner--多元智慧理論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有些學者為彌補建構學習論未論及個體與環境及社會文化互動以建構個體的知識體系完整性,進而發展出「社會建構學習論」。曾志華(民84)指出,社會建構主義論者認為知識是透過人際間的互動,實際一起去做,在協商的對話歷程中,持續不斷的產生;且知識的建構受到社群中規範的價值所主宰,必須從它特定的歷史、文化的脈絡中去尋求。朱則剛(民83)認為人類認知與知識的形成,乃是透過群體的人與社會文化環境的交互作用。綜上得知:當我們培育國小學生其網路素養時,應鼓勵學生在建構知識的過程中,樂意與他人互動及分享,並在特定的社會文化脈絡中去尋求,受社群的價值規範,建立「互為主體」的群體性共識,使學生能開放心胸,並允許師生共同思考、解決問題,架構學生的新知識體系(陳炳男,民91)。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潛在發展區」(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介乎(學生)獨立解題和在(教師)輔助或(同儕)互助下解題之間的距離。在教學上的應用1. 鷹架(Scaffolding)與認知學徒制(Apprenticeship)2. 交互式教學(Reciprocal teaching)-- 師生共同參與。

【用戶】廖俊淵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社會建構學習論強調的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