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3. 兒童精神分析師瑪格麗特.馬勒(Margaret S. Mahler)提出個體自我發展階段理論,說明個體如何發展出「自己是誰」以及「能夠作些什麼」的歷程,以下所述之發展階段順序,何者正確?
(A)正常共生(normal symbiosis)→正常自閉(normalautism)→個體性與情緒客體恆常性(individuality andemotional object constancy)→分離與個體化(Separation and individuation)
(B)正常共生(normal symbiosis)→正常自閉(normalautism)→分離與個體化(Separation and individuation)→個體性與情緒客體恆常性(individuality andemotional object constancy)
(C)正常自閉(normal autism)→正常共生(normalsymbiosis)→分離與個體化(Separation andindividuation)→個體性與情緒客體恆常性(individuality and emotional object constancy)
(D)正常自閉(normal autism)→分離與個體化(Separation and individuation)→個體性與情緒客體恆常性(individuality and emotional object constancy)→正常共生(normal symbiosis)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67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Carol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馬勒女士將0-3歲嬰兒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1.正常自閉(normal autism) (0-2個月)  與客體不會建立關係,尋乳吸吮反射本能生存2.正常共生(normal symbiosis) (2-6個月)嬰兒覺得自己和撫養者是一體,嬰兒認為自己的任何需求一定會即刻被撫養者滿足。3.分離與個體化(Separation and individuation) (6個月-3歲)開始區分母親和自己有差別,區分自己的媽媽和別人不同一樣,4.個體性與情緒客體恆常性(individuality and emotional object constancy)1.情緒上的穩定:「雖然他和我一段時間沒有聯繫,我仍能感受到我們是相愛的」當我們與外在客體在空間上遠離的時候,心中仍舊可以保持這些客體的形象,同時仍能夠通過內在客體,感受到自身與客體保持著一種穩定的親密情感(Fraiberg, 1969) 2. 認知上的穩定:「雖然他犯了個錯誤,但我依然覺得他是個不錯的人」。某個客體在我們心中的形像是「一以貫之」的、「穩定」的,我們不會因為他(外在客體)一時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就立刻推翻之前對對方的感受與評價(內在客體)(Mahler, Pine&Bergman, 19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