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主題】45. 小玲從小經歷受暴經驗,一直認為天下沒有個值得信賴的男人。她不願回想這段幼時的性侵受害經驗,並決定這輩子不會結婚,是屬於哪一種防衛機轉?(A)替代 (B)壓抑 (C)否認 (D)投射

【評論內容】

壓抑作用(suppression):有意識的計畫與自我控制的過程,或是專注一項工作而暫時擱置痛苦的記憶。有意識的抑制自己認為不應有的衝動與慾望。小玲從小經歷受暴經驗,一直認為天下沒有個值得信賴的男人。她不願回想這段幼時的性侵受害經驗,並決定這輩子不會結婚。

【評論主題】4. 關於韌性(resilience)的描述,下列何者最為正確?(A) 韌性是指個人面對順境時,持續努力的態度(B) 韌性是指個人面對逆境時的心理和行為反應(C) 韌性是指個人面對挑戰時的自我肯定和自

【評論內容】

韌性(Resilience,或譯為「復原力」)

個人具有的某些特質或能力,使個人處於危機或壓力情境中時,能發展出健康的因應策略包含以下兩點:自己的特質(比方說你是一個正向思考的人)因為自己的個人特質而擁有的社會支持、資源(例如,小明是一個悲觀的人,但他總是會吸引一些很熱情、善良的人當朋友)。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45. 小玲從小經歷受暴經驗,一直認為天下沒有個值得信賴的男人。她不願回想這段幼時的性侵受害經驗,並決定這輩子不會結婚,是屬於哪一種防衛機轉?(A)替代 (B)壓抑 (C)否認 (D)投射

【評論內容】

壓抑作用(suppression):有意識的計畫與自我控制的過程,或是專注一項工作而暫時擱置痛苦的記憶。有意識的抑制自己認為不應有的衝動與慾望。小玲從小經歷受暴經驗,一直認為天下沒有個值得信賴的男人。她不願回想這段幼時的性侵受害經驗,並決定這輩子不會結婚。

【評論主題】4. 關於韌性(resilience)的描述,下列何者最為正確?(A) 韌性是指個人面對順境時,持續努力的態度(B) 韌性是指個人面對逆境時的心理和行為反應(C) 韌性是指個人面對挑戰時的自我肯定和自

【評論內容】

韌性(Resilience,或譯為「復原力」)

個人具有的某些特質或能力,使個人處於危機或壓力情境中時,能發展出健康的因應策略包含以下兩點:自己的特質(比方說你是一個正向思考的人)因為自己的個人特質而擁有的社會支持、資源(例如,小明是一個悲觀的人,但他總是會吸引一些很熱情、善良的人當朋友)。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5. 尤老師在課堂上經常引導學生分辨正向和負向行為,促進學生對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了解,根據馬紹爾(M. Marshall)的無壓力 ABCD 理論,其最有可能處在下列哪一個階段?(A)教導概念。(

【評論內容】

想請文版上神人

請問這題與馬紹爾(M. Marshall)的無壓力 ABCD 理論有相關嗎?還是看題幹「引導學生分辨正向和負向行為,促進學生對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了解」而選擇(A)教導概念?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5. 欣怡對考試常有焦慮而導致胃痛無法應試,王老師運用梅晨堡(Meichenbaum)的「壓力免疫訓練」降低她的焦慮,此訓練三階段依序為何?(A)概念化教育-技巧學習-應用與維持 (B)概念化教育-應

【評論內容】

Meichenbaum認為人類的壓力及對壓力的因應會受到認知、自我信念、情緒、行為與行為結果之交互作用影響。若能在面對壓力源時學習改變自我告知信念,能逐漸減輕壓力對身心的負面影響。

1.教育階段(educational phase):提供當事人了解自己壓力反應的觀念架構(合理、接近真實的),

   目的:並非要說服或打擊當事人,是鼓勵從另一觀點看自己的問題,並接受往後的治療。   

2.預演階段(rehearsal phase):使用放鬆技巧、指導集中注意力做正向的事,協助逐漸知覺、監控其負向的自我內在語言等,修正自己的內在對話,發展面對情境時的正向自我內在語言。   

3.應用訓練階段(application training phase):鼓勵當事人在原先尋求協助的恐懼情境之外的壓力情境來試驗,漸進方式讓當事人經歷不同層次的壓力並培養在真實情境的反應能力和建立自我效能。

【評論主題】47. 輔導老師和欣宜討論學習策略與時間規畫。在輔導初期,老師說明了預計進行的程序、輔導可能的功能及限制,也和欣宜討論彼此的責任、角色。老師做的是?(A)結構化技巧 (B)概念化技巧(C)具體化技巧

【評論內容】

場面構成(Structuring)

1.接納或邀請學生投入輔導:輔導過程應該留意學生接受輔導的必要性及求助意願,適時接納或邀請學生建立輔導關係。例如「看起來你似乎有些煩惱,我很願意瞭解你的狀況,幫助你……」;

「我聽某某人說你有……方面的困擾,我很關心你現在的處境,希望和你談談,瞭解你的情況,看看這樣能否對你有一些幫助?」

2.說明輔導的性質、時間與方式。例如:「我希望能夠幫助你更瞭解自己和你的處境,或許經過我們的討論之後,你可以減少你的煩惱,找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我們每次談話約進行……分鐘,你可以試著談談發生了什麼事情,說出你的想法或感受,至於我們談話的內容,我會為你保守秘密,不會輕易告訴別人,你可以放心。」

3.使學生瞭解自己的角色和責任。例如:「大人的事由他們自己去處理就可以了,現在我所關心的是你的情形,你可以多說說自己的想法和感覺嗎?」

4.晤談中隨時建構諮商場面。例如:「在這裡你可以自由的表達你的想法和感受」、「現在瞭解到底發生了什麼,比你不斷的責怪自己(或責怪他人)更重要」、「我很想瞭解你那時候的感覺」

【評論主題】43. 以下關於拒學症(school refusal)的敘述,何者有誤?(A)拒學可視為緊急的心理行為問題看待,因為拒學具惡性循環傾向(B)拒學最常在轉換學校時發生(C)拒學學生通常一開始多為抱怨生理

【評論內容】

拒學症的定義與臨床表徵1960年代西方有些醫師將孩子對上學有極度的恐懼,而有強烈的逃避與抗拒上學的企圖或行為稱為拒學症。King等人描述拒學症孩子在面臨上學壓力時所表現的症狀:

(一)心身症狀:拒學症孩子會呈現明顯的身體症狀,如:肌肉緊張、呼吸不順、臉色蒼白、頭痛、胃痛等,然而這些症狀並無身體上的病因。專家指出這種心身症狀在每日要上學前最為常見,少數在上課中發生,所以會請假不上學,或是上課中途堅持要回家。

(二)抗拒行為:拒學症的孩子常會有在口語上反抗上學、發牢騷或哭訴、發脾氣等現象。這類孩子拒學上學,但通常乖乖待在家裡,極少伴隨有反社會行為。

(三)心理症狀:拒學症孩子會有不良適應性的恐懼及過度焦慮。有的孩子害怕與父母分離;有的孩子對於學校中某些特定事物有嚴重的恐懼,如:被同學欺侮、老師的責備、考試等。

https://psy-med.ncku.edu.tw/p/412-1128-16201.php?Lang=zh-tw

【評論主題】34. 以下何者是愛德華·泰伯((E) Teyber)和費絲.泰伯(F.Teyber)所提出人際歷程理論取向(interpersonal processin therapy)的概念?(A)人際歷程理論

【評論內容】

以下何者是愛德華·泰伯((E) Teyber)和費絲.泰伯(F. Teyber)所提出人際歷程理論取向(interpersonal processin therapy)的概念?

(C)諮商中的修正性情緒經驗可催化案主改變

(A)人際歷程理論整合個人中心治療人際動力理論、客體關係理論與家庭系統理論

(B)重視探索人的整體行為  (完行)

*治療三核心:歷程向度、修正性情緒經驗、案主反應獨特性

(D)認為探索未來比過去還要重要  

*歷程評論:聚焦「你和我」或探索治療師和個案此時此刻所經歷

【評論主題】33. 有關敘事治療相關概念,下列何者為偏誤的敘述?(A)創始人為澳洲學者麥可.懷特(Michael White),其專業背景為社工(B)外化(externalization)問句是敘事治療重要技術,

【評論內容】

諮商的目標也在於藉由探索 個人如何透過語言來建構和維持其問題來鬆動主流論述的壓迫,發現一些不同於主流,尚未被敘說的替代故事。治療的另一個重要的目標是解構舊故事的影響力,找尋獨特的結果(Payne, 2000; White & Epston, 1990),並去豐富當事人對「問題」有正面、積極影響的故事情節,如:獨特結果、閃亮事件,使之成為舊有的問題故事(problematic story)中所缺乏的豐富選擇性、取代性情節(alternative),一旦情節厚實,便進而可能成為當事人所偏好故事(preferredstory)。當獨特的結果被確認後,另一個治療目標就是與當事人共同創造、並重寫新的意義並延伸到未來的故事。

(D)不只局限於正向經驗,重故事的解構和再建構

     看見故事中的其他可能,發展未來故事。

參考:

http://ir.nou.edu.tw/bitstream/987654321/1138/2/B1301-2%E6%95%98%E4%BA%8B%E5%8F%96%E5%90%91%E7%94%9F%E6%B6%AF%E8%AB%AE%E5%95%86%E4%B8%AD%E7%95%B6%E4%BA%8B%E4%BA%BA%E4%B9%8B%E6%94%B9%E8%AE%8A%E6%AD%B7%E7%A8%8B.pdf

【評論主題】28. 溝通分析(Transaction analysis, 簡稱 TA)學派強調每個人有三種自我狀態,以下敘述何者正確?(A)TA 認為健康的人格狀態是以成人(Adult)人格為主(B)TA 認為健

【評論內容】

溝通分析(Transaction analysis, 簡稱 TA)學派強調每個 人有三種自我狀態,以下敘述何者正確?

(A)TA 認為健康的人格狀態是以成人(Adult)人格為主

(B)TA 認為健康的人格應該是父母(Parent)、成人 (Adult)、兒童(Child)三種人格之間有彈性的界線,因時因地制宜展現

(C) 汙染(contamination)

    父母(P)自我狀態或兒童(C)自我狀態,或者兩者同時侵入成人(A)自我狀態,造成混亂和模糊。

(D) 排除(excluding)

自我狀態確實存在卻被忽略,以壓抑、僵化的方式來處理現實

NOTE:

自我狀態病理化

在人際溝通分析學派當中的自我狀態的病理化有兩種樣貌

1.排除:排除指是一個人很少或幾乎不用某類自我狀態。該自我狀態確實存在卻被忽略,把所有的精力都投注到了其他自我狀態上了,結果便只能以壓抑、僵化的方式來處理現實。

(1)排除P的人→自我中心、不負責任且自訂規矩,又輕易的打破。

(2)排除A的人→喜怒無常、優柔寡斷、角色定意不清楚。

(3)排除C的人→過於冷血、無創造力,工作狂、單調無創造力。

2.汙染:指的是父母(P)自我狀態或兒童(C)自我狀態,或者兩者同時侵入成人(A)自我狀態,造成混亂和模糊。

(1)P汙染A→自我價值即是真理(偏見)。

EX:小孩不可以說謊,不論任何原因都不可以,善意的謊言也是罪大惡極的。

(2)C汙染A→幼年經驗會恆常性發生(自認不幸、宿命論與妄想)。

EX:小時候被父母拋棄,長大後在關係裡被分手,也認為自己永遠都不會有歸宿,永遠都會被放棄。

(3)P、C同時汙染A→一個人重演父母自我的信念(偏見),同時兒童自我的想法也表示贊成(妄想成真),而且把兩者都當成事實,就是雙重污染。

EX:所有有刺青的人都是流氓,我覺得流氓都會欺負我,所以這些人都想欺負我。https://www.facebook.com/socialworkhappy/posts/1658413837579988/

 

【評論主題】23. 兒童精神分析師瑪格麗特.馬勒(Margaret S. Mahler)提出個體自我發展階段理論,說明個體如何發展出「自己是誰」以及「能夠作些什麼」的歷程,以下所述之發展階段順序,何者正確?(A)

【評論內容】

馬勒女士將0-3歲嬰兒分成三個階段,分別是:

1.正常自閉(normal autism) (0-2個月)

  與客體不會建立關係,尋乳吸吮反射本能生存

2.正常共生(normal symbiosis) (2-6個月)

嬰兒覺得自己和撫養者是一體,嬰兒認為自己的任何需求一定會即刻被撫養者滿足。

3.分離與個體化(Separation and individuation) (6個月-3歲)

開始區分母親和自己有差別,區分自己的媽媽和別人不同一樣,

4.個體性與情緒客體恆常性(individuality and emotional object constancy)

1.情緒上的穩定:「雖然他和我一段時間沒有聯繫,我仍能感受到我們是相愛的」

當我們與外在客體在空間上遠離的時候,心中仍舊可以保持這些客體的形象,同時仍能夠通過內在客體,感受到自身與客體保持著一種穩定的親密情感(Fraiberg, 1969) 

2. 認知上的穩定:「雖然他犯了個錯誤,但我依然覺得他是個不錯的人」。

某個客體在我們心中的形像是「一以貫之」的、「穩定」的,我們不會因為他(外在客體)一時無法滿足我們的需求,就立刻推翻之前對對方的感受與評價(內在客體)(Mahler, Pine&Bergman, 1975)。 

【評論主題】19. 根據精神分析學派的說法,焦慮的概念共分三種,下列何者不包括在內?(A)現實性焦慮 (B)病理性焦慮(C)神經質焦慮 (D)道德性焦慮

【評論內容】1. 現實焦慮

來源:自我與現實之間的衝突

害怕一個外部世界的東西,如電梯失控或失去控制的汽車等都是現實焦慮。像擔心作業做不完影響成績這一類的焦慮也是現實焦慮。

2. 道德焦慮

來源:自我與超我之間的衝突

超我負責製造兩種感情,內疚和羞恥。這是兩種極為負面的情感,事實上,在情緒的正負面量表上,羞恥是所有感受中最為糟糕的一種。這兩種感情是作為自我懲罰的手段存在的。當自我有一些想法觸犯了我們的道德良心,超我就用內疚和羞愧來懲罰我們。

3. 神經性焦慮

來源:自我和本我之間的衝突

神經性焦慮是三種焦慮中最 tricky 的一種。它某種程度上是建立在現實焦慮的基礎上的。當你覺得自己的某種本能(位於本我中)會帶來現實的危險時;或者因為慾望和恐懼(位於本我中)太過強烈,假如被釋放會使自我無法承受、自我的功能可能會被損傷、自我會崩潰;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自我會發出警示信號即焦慮。

複雜而神秘的地方在於,因為這種本能、慾望和恐懼是位於本我中的,也就是說,它們還在你的潛意識裡,你其實完全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有這些本能、慾望和恐懼。你只會感到莫名的、沒有理由的、揮之不去的焦慮,但並不知道自己在焦慮什麼。

自我和本我的衝突其實是很常見的,事實上在每個兒童的發展經歷中,都必然會經歷這樣的衝突。這種衝突並不一定是病理性的,但它確實會和一些心理疾病相關。

要注意的是,焦慮感本身不是致病的根本原因。很多時候往往是為了擺脫這種焦慮感所做的掙扎導致了疾病。比如強迫症就是利用強迫行為來減輕焦慮感。人格障礙往往是在異常的成長過程中,選擇養成了一種能最大程度適應那個異常環境、持續緩解焦慮感的方式。

https://womany.net/read/article/15764

【評論主題】13. 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對校園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的界定,以下何者不屬於校園《性別平等教育法》處理的範圍?(A)總務處警衛老王對進校門的陳老師稱讚她的身材很好,讓陳老師感到心裏不舒服(B)

【評論內容】

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之說明,以下敘述何者正確?(A)國民中小學每學期應實施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 或活動至少四小時(B)學校或主管機關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應於受理校園 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事件申請或檢舉後兩個月內完成調查(C)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每三個月應至少開會一次(D)女性委員應占委員總數二分之一以上

【評論主題】43. 在阮祖里(Renzulli)充實三合課程中,一般試探活動為該課程模式的:(A)第一類型活動(B)第二類型活動(C)第三類型活動(D)第四類型活動

【評論內容】

主張資優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學生資賦優異的行為,運用適當的探究方法,真正研討實際問題。

此充實模式主要在配合不同的學習經驗的資優生,為其不同需要而設計。

第一類型活動( Type I )

一般試探性活動

第二類型活動( Type II )

團體訓練活動

第三類型活動( Type III )

個別或小組探討實際問題

試探興趣及加廣性質充實課程

認知、情意與研究方法訓練

高層次問題的研究

1.擴充學生知識領域與生活經驗

2.試探並培養學生從事高層次研究的興趣

3.做為教師安排認知與研究方法訓練的基礎

1.發展創造思考、解決問題、感覺、欣賞與評價等能力

2.發展如何去學(learning how-to-learn)技能,如筆記、晤談、分類與分析資料、歸納結論

3.發展...

【評論主題】35. Lazarus 在多元模式治療中提出了 BASIC ID 的衡鑑模式,其中「A」是指什麼?(A)當事人的知覺 (B)當事人的想像(C)當事人的情感 (D)當事人的人際關係

【評論內容】

多重模式治療

重視治療的彈性與多樣性。

BASIC I.D (基本身分證),以七大功能來解釋人格結構:

Behavior(行為): 包括可觀察與測量的行為。Ex飲食、哭鬧、作用過大、太具侵略性等等Affective Processes(情感反應): 各種情緒與心情。Ex憂鬱、快樂Sensation(感覺): 包括視覺、聽覺、觸覺等。Ex頭痛、胃部不適Images(形象): 幻想、心理圖像、想像、夢境。低自尊較屬對自己所知覺的形象Cognitive(認知);想法、理念、價值觀、意見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人際關係);個人如何與家人、朋友、同事等互動Drug/Biological Function(藥物/生物功能);個人如何與家人、朋友、同事等互動

 

【評論主題】25. 拔毛症(trichotillomania)雖發生率不高,但仍為輔導室可見的兒童行為議題;新版的 DSM-5 將其置放歸類於那一個診斷類群?(A)衝動控制障礙類 (B)身體症狀及相關障礙類(C)

【評論內容】

DSM-5將強迫症自焦慮性疾患中分出,這一個診斷類別包括強迫症、身體異型症、儲物症、拔毛症、摳皮症、物質誘發之強迫症或相關疾病、與身體病況相關之強迫症或相關疾病、無法歸類之強迫症或相關疾病。比較特別的是在第四版中身體異型症是屬於身體化疾患;拔毛症是屬於衝動控制疾患;而儲物症與摳皮症原先是屬於強迫症的症狀,第五版將之獨立出來成為一個疾病

【評論主題】10. 下列何者在1774年就提倡嚴禁體罰,透過所創辦的泛愛學校(PhilanthropinumSchule),實施「順應自然」的教學,讓學生結合生活學習拉丁文、德文、法文、數學,自然學科(包括地理、

【評論內容】巴斯道(J. B. Basedow, 1724~1790)-泛愛學校(philanthropinum): 「泛愛學校」本意為 「根據自然」(according to nature),其係將盧梭自然主義教育之 理念付諸實現。 (1)順乎自然的教育方式並重視兒童。(2)男女同校。(3)感官教學-自然法 教學

【評論主題】4. 林老師剛對全班都能認真且抑揚頓挫的朗讀英文課文表達肯定,就發現其賢偷滑手機,忍不住破口大罵,導致全班的學習氣氛瞬間改變,連接下來朗讀課文的聲音都有些緊繃,請問這是下列何種效應?(A)青蛙效應(f

【評論內容】

青蛙效應(frog effect)指把一隻青蛙扔進開水裏,它因感受到巨大的痛苦便會用力一蹬,躍出水面,從而獲得生存的機會。當把一隻青蛙放在一盆溫水裏並逐漸加熱時,由于青蛙已慢慢適應了那愜意的水溫,所以當溫度已升高到一定程度時,青蛙便再也沒有力量躍出水面了。于是,青蛙便在舒適之中被燙死了。  一個企業不要滿足于眼前的既得利益,不要沉湎于過去的勝利和美好願望之中,而忘掉危機的逐漸形成和看不到失敗一步步地逼近,最後像青蛙一般在安逸中死去。「鯰魚效應」(catfish effect)據說活沙丁魚的價格是冷凍沙丁魚的好幾倍,而且不管是肉質或口感都更好,所以漁夫為了確保捕獲的沙丁魚,不在漁船返航途中死亡殆盡,便在沙丁魚群中,放入一...

【評論主題】1. 去年於本市平鎮區新落成之「保臺紀念公園」主要是紀念 哪一事件? (A)1788 年義民協助平亂 (B)1895 年乙未戰爭 (C)1958 年 823 砲戰 (D)2003 年抗 SARS 紀念

【評論內容】臺灣割讓日本後的抗日戰役。發生於1895年,為農曆乙未年,故稱乙未戰爭。「1895乙未保台紀念公園」以公共藝術及景觀規劃喚起民眾對乙未戰爭歷史記憶及傳達客家義勇精神,更結合周邊相關資源,如:義民廟、石門大圳、平興國中等,提供人們認識客家文化之美及互動利用

【評論主題】17. 邊緣性人格疾患(BPD)的診斷標準不包括下列哪一項: (A)瘋狂努力以避免真實或想像中被放棄 (B)人際關係模式常處於過度理想化及否定價值兩極端間擺盪 (C)長期感到空虛 (D)幻聽或長期處於

【評論內容】根據美國精神醫學手冊DSM-V,邊緣性人格(borderline personality disorder)的診斷標準為以下九項,如符合五項以上為重度,三項以上為中度,即表示具有邊緣性人格:

【評論主題】2. 關於學生轉銜制度的說明,何者正確? (A)原就讀學校應於學生離校後,持續追蹤六個月 (B)高關懷學生如因故辦理轉學,不需要進行轉銜通報 (C)學生如無接受轉銜輔導的意願,即使輔導老師評估該生有轉

【評論內容】

關於學生轉銜制度的說明,何者正確?(A)原就讀學校應於學生離校後,持續追蹤六個月 ✔️

(B)高關懷學生如因故辦理轉學,不需要進行轉銜通報

第 4 條

畢業一個月前,召開評估會議,評估應否列為轉銜學生。

未畢業而因其他原因提前離校或未按時註冊者,應於離校或開學後一個月內為之。

(C)學生如無接受轉銜輔導的意願,即使輔導老師評估該生有轉銜的必要,也不得將學生進行轉銜

(D)現就讀學校如需原就讀學校提供學生輔導相關資料,不需取得當事人或家長的同意

第 6 條

輔導資料之轉銜,應取得學生本人或法定代理人之同意書。但有下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

一、學生或其法定代理人主動請求轉銜輔導。

二、基於維護公共利益之必要,經學校主管機關同意。

三、基於保護學生生命、身體或健康之必要。

四、依其他法規規定。

【評論主題】8. 在認知心理學中,個體用來處理及選取資料的模式稱為:(A)beliefs(B)schemas(C)life tasks(D)labeling

【評論內容】在認知心理學中,個體用來處理及選取資料的...

【評論主題】35.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施行細則」,性別平等教育相關課程不包含以下何者?(A)性傾向教育(B)性教育(C)性別恆定(D)情感教育。

【評論內容】性別恆定是指個體對自己性別的認定與扮演,有其一致性與不變性。兒童自二歲至七歲之間建立性別恆定的觀念。

【評論主題】32.關於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兒童」所指涉的年齡範圍何者正確?(A)單指6歲以下的人(B)單指12歲以下的人(C)指6-12歲的人(D)未滿18歲的人。

【評論內容】

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

本法所稱兒童及少年,指未滿十八歲之人;所稱兒童,指未滿十二歲之人;所稱少年,指十二歲以上未滿十八歲之人。

 

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中「兒童」所指涉的年齡範圍何者正確?(D)未滿18歲的人。

【評論主題】10. 依據《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DSM-5)之描述,下列哪一項是思覺失調症(schizophrenia)前驅症狀期(prodromal phase)常見的症狀?(A)出現妄想 (B)情感

【評論內容】

思覺失調症

可能會依序有以下的病程變化

1.前驅症狀期在明顯發病前,即漸漸有生活適應障礙,如:社會關係退縮、表現怪異、交談有困難、情感流露較少,且對日常生活及穿著變得不在意、人格變化等,且常不自覺地發生,難以追查實際發生的日期;其歷程愈緩慢、愈長期發生、每況愈下者將來之預後也較欠佳。

2.症狀活躍期:精神病症狀或所謂正性症狀明顯(異常的想法或感覺),即顯著出現妄想、幻覺、思考連結鬆散、語無倫次或僵直或激躁等動作行為障礙,也可能變得非常激動、易怒。

3.殘留症狀期負性症狀為主(能力缺失或降低),特別是情感流露減少或情感平淡的現象較為顯著,自我封閉、冷漠

【評論主題】8 Titmuss(1974)認為「當社會福利是社會主要整合制度,提供有別於市場的普及性服務,理論基礎考量社會變遷、經濟體系等多重效果,以及社會平等原則。」這是屬於下列何種模式?(A)俾斯麥模式 (B

【評論內容】

俾斯麥模式(Bismarck Model)社會保險模式

個人有較多的自由去選擇納保的金額與幅度。

每位公民所受到醫療服務與保障往往與薪資高低成正比重分配的程度不高

一個人可享有的醫療服務複製了本來就存在的社會階級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38255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

【評論主題】17. 下列何者最不可能是憂鬱症患者的認知特徵?(A)我沒有能力(B)沒有人在意我(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評論內容】

(A)我沒有能力(自我)

(B)沒有人在意我 (世界)

(C)我的未來沒有希望(未來)

(D)老是覺得有人要害我

 

Beck憂鬱認知三角自我、世界、未來的負面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