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閱讀下文後,回答 4-9 題。
        謝老師於民國 107 年取得某都會區大學師資培育公費生資格,畢業後經公費生分發 到臺灣本島一偏遠地區國小附幼任教,她發現教學現場和師資培育所學差異極大,內心 很想趕快調回城市。        目前該校採混齡編班,強調讓幼兒本著順乎自然的秩序感,與不同年齡的幼兒相互 學習,老師旁觀引導;但現場的真實狀況是,不同年齡的幼兒爭教具,教師忙著排解。 謝老師在師資培育大學所學到的教學觀念是:師生共同決定課程目標後,擬訂計畫、 執行、評量,透過不斷觀察、記錄、評量,獲得引導幼兒學習經驗的依據,謝老師認為這 才是幼教主流。         同儕也很讓謝老師困擾。教學團隊裡有正式教師、代理教師、教保員、代理教保員。 因教學理念不同,大家各行其是,教學效果難以彰顯,遇到問題或衝突,很少對話,同儕間避免周旋,盡量採取掩飾或壓抑的方式。校長為解決教學團隊之衝突,邀請成員進 行對話,坦然面對教學理念不同之問題,促進教學團隊的合作,以求兩全之道。        再者,校長向教育局(處)申請幼教專業發展輔導計畫,藉由學者專家協助,教師 有專業成長,幼兒的行為表現和學習效果亦逐一顯現。謝老師變得願意提出看法、分享 教學心得及共同參與決策,現在反而越來越喜歡現在的職場環境而不想離開。
【題組】 4.情境中,謝老師服務的國小附幼,其教學方式最可能採取下列哪一種教育理念?(2 分)
(A)高瞻(HighScope)
(B)華德福(Waldorf)
(C)福祿貝爾(Fröbel)
(D)蒙特梭利(Montessori)

參考答案

答案:[無官方正解]
難度:非常困難0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wenNn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關鍵字 "採混齡編班" 、"本著順乎自然的秩序感"蒙氏教育是由義大利教育學家瑪麗亞‧蒙特梭利發展起來的教育方法,注重獨立,有限度的自由,以及遵守孩子生心裡及社會性發展,引導孩子從生活中學習。蒙特梭利教室內是由3〜6歲的孩子共同生活與學習,不同年齡的兒童會彼此模仿,互相學習,就像真實社會的縮影。所以,蒙特梭利皆採開放式教室,教室中看不見排排坐的桌椅,取而代之是大片的木板地板,讓孩子可以在像“家”的環境中學習,自由走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