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7.某校五年級有甲乙丙三班,甲班與乙班被教育行政單位分別指定為接受某教學法對語文學習效果的實驗組班級,丙班為控制組,但此事被丙班教師與學生知悉,認為參與教學實驗有助益於日後許多活動機會,因此全班在教師帶動下,努力加強語文學習,造成事後丙班成績顯著優於甲乙兩班。此現象可能是:
(A)蝴蝶效應
(B)霍桑效應
(C)強亨利效應
(D)高原現象效應。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837474
統計:A(43),B(1189),C(6539),D(3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五指教學法、五指教學法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強亨利效應(the John Henry effect) 此效應常在教育研究的情境中發現,是影響內在效度(internal validity)的因素之一。在教育研究的實驗中,實驗組採用新方法或步驟,而控制組則採用原方法或步驟做實驗時,控制組不甘示弱,力圖與實驗組一較長短,因此控制組的表現,常優於平常的表現水準,此一現象就是所謂的強亨利效應。例如:研究比較新教學法(實驗組)和舊教學法(控制組)的效果時,控制組的教師為證明其舊法不輸新法,而竭盡其所能與新法一較長短,此種情形就是強亨利效應。在教育研究中會出現此效應,可能是控制組的受試者之好勝心使然;也可能是控制組在心理上有種被視為第二等的威脅感覺,而力爭上游。因此,在實驗處理上,如果發現實驗組與控制組間有差異或沒有差異時,須注意控制組成員是否其動機有異於平常,若是,則其實驗結果不是經由實驗處理導致,而是此效應使然。(王文科(民82)。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用戶】楊淑媛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請問高原效應是"大家都一樣厲害"嗎?

【用戶】陳民峰 (上了!)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高原效應較常出現動作技能的學習,於學習初期進步很快,而後出現一段為期不短的滯留期

【用戶】魏俊賢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強亨利-控制組霍桑 -實驗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