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陶潛〈桃花源記〉:「山有小口,髣髴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其中「舍」字用法,與下列何者相同?
(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B)「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地死。
(C)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D)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443834
統計:A(146),B(385),C(154),D(72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酒&酒器的用語名稱、借代

用户評論

【用戶】Chang-Yu Lin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便『舍』船從口入。→ㄕㄜˇ捨棄(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捨ㄕㄜˇ停止、止息(B)「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地死。→赦釋放翻譯放了牛吧我不忍心看牠那恐懼發抖的樣子好像沒有罪的人去受死刑似的。(C)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ㄕㄜˇ舊注解釋為『止只』一說同『啥』何什麼章太炎說。翻譯而且許先生為什麼不自己製陶鑄鐵所有的器物都只在自己的家中取用就好了呢(D)子謂仲弓曰「犁牛之子騂且角雖欲勿用山川其『舍』諸」→ㄕㄜˇ捨棄翻譯孔子對著仲弓說「犛牛的小牛毛是棕色的角長得很漂亮就算不利用它來做什麼山川大地也不會捨棄它的。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且許子何不為陶冶, 「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再說,許子為什麼不親自燒窯、煉鐵, 甚麼東西都從自己家裡取用? 「舍」: 何不,不肯;

【用戶】林佳霖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騂  部首 馬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ㄒ|ㄥ 紅色毛的馬。廣韻˙平聲˙清韻:「騂,馬赤色也。」詩經˙魯頌˙駧:「有騂有騏,以車伓伓。」紅色的。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唐˙杜甫˙遣興詩五首之二:「騂弓金爪鏑,白馬蹴微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1090203853

【用戶】perval(107郵局錄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捨ㄕㄜˇ停止【語譯】(一)孔子站在河邊,看著水流不停,感歎著說:「過去的日子就像這水的流去一樣吧!不分晝夜地流去。」孔子因川流的啟示,明道體之不息,勉人惜時進學。 

【用戶】Chang-Yu Lin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便『舍』船從口入。→ㄕㄜˇ捨棄(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捨ㄕㄜˇ停止、止息(B)「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無罪而就地死。→赦釋放翻譯放了牛吧我不忍心看牠那恐懼發抖的樣子好像沒有罪的人去受死刑似的。(C)且許子何不為陶冶「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ㄕㄜˇ舊注解釋.....

【用戶】我愛阿,阿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且許子何不為陶冶, 「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再說,許子為什麼不親自燒窯、煉鐵, 甚麼東西都從自己家裡取用? 「舍」: 何不,不肯;

【用戶】林佳霖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騂  部首 馬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ㄒ|ㄥ 紅色毛的馬。廣韻˙平聲˙清韻:「騂,馬赤色也。」詩經˙魯頌˙駧:「有騂有騏,以車伓伓。」紅色的。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唐˙杜甫˙遣興詩五首之二:「騂弓金爪鏑,白馬蹴微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1090203853

【用戶】perval(107郵局錄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捨ㄕㄜˇ停止【語譯】(一)孔子站在河邊,看著水流不停,感歎著說:「過去的日子就像這水的流去一樣吧!不分晝夜地流去。」孔子因川流的啟示,明道體之不息,勉人惜時進學。 

【用戶】我愛阿摩,阿摩愛我

【年級】

【評論內容】且許子何不為陶冶, 「舍」皆取諸其宮中而用之? 再說,許子為什麼不親自燒窯、煉鐵, 甚麼東西都從自己家裡取用? 「舍」: 何不,不肯;

【用戶】林佳霖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騂  部首 馬 部首外筆畫 7 總筆畫 17 注音一式 ㄒ|ㄥ 紅色毛的馬。廣韻˙平聲˙清韻:「騂,馬赤色也。」詩經˙魯頌˙駧:「有騂有騏,以車伓伓。」紅色的。論語˙雍也:「犁牛之子騂且角。」唐˙杜甫˙遣興詩五首之二:「騂弓金爪鏑,白馬蹴微雪。」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1511090203853

【用戶】perval(107郵局錄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捨ㄕㄜˇ停止【語譯】(一)孔子站在河邊,看著水流不停,感歎著說:「過去的日子就像這水的流去一樣吧!不分晝夜地流去。」孔子因川流的啟示,明道體之不息,勉人惜時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