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6.陳老師對低成就表現的小華有很高的期望,常鼓勵他認真讀書。果真小華在一學期後成績進步很多。這種現象是
(A)脈絡效應(contextual effect)
(B)比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
(C)普利曼原則(premack principle)
(D)過度辨證效應(overjustification effect)。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91723
統計:A(61),B(22165),C(116),D(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注意力缺陷過動症、脈絡效應、寒蟬效應

用户評論

【用戶】Nina Chiang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脈絡效應(contextual effect)我們對於物體的知覺會收到外在環境的影響,此稱為脈絡效應。脈絡效應是無所不在的,在各種不種程度的心理都有其作用,只要比單一的點的刺激來的稍為複雜一些(例如兩點刺激),多出來的B點刺激就會對A產生影響,也就是形成脈絡。假設,B點跟A點距離很近,但是人們會判斷比實際距離更近(吸引),如果B點跟A點距離很遠,人們會判斷比實際距離更遠(排開)。 天空有雲的月夜,雲向右而月亮不動,但我們會看成月亮向右移動 在廚房的場景找麵包,會比在書店找容易 我們所感知到的各種顏色,其色彩外貌都會受到周邊顏色的影響 功能脈絡效應的功能是建立一個相對性的而非絕對的知覺模式,因為當環境變動時,對於我們的所有刺激都會跟著變動,因此藉由脈絡效應來維持我們自身的知覺恆常性,不會因為環境的變動而有所不同。不同的脈絡效應可能有不同的內在作用機制與處理機制,而且由不同的神經網絡處理,但是基本原則都是取相對的反應作為輸出。

【用戶】Winnie Lai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普里馬克原則(Premack's Principle)(霹靂馬效應、老祖母的法則、阿媽的法寶):是指用個體喜歡的事物,去強化某項行為,這項行為可能是個體喜歡,也可能是不喜歡的。例如:寫完作業才可以去看電視

【用戶】Yani Chou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過度辨證效應(overjustification effect):因為提供外在誘因,而使內在動機或興趣減弱,如果外在誘因消失,個體行為可能也跟著消失。→外在動機壓過內在動機如:小明考一百分爸爸就給他一百元,長久以後,小明變成為了一百元努力讀書而不是為了學習知識努力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