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0.( )學生不當行為干擾班級學習,行為雖無傷大雅,卻一再持續發生時,可使用哪種方法矯正,比較適宜?
(A)警告法
(B)交付處理
(C)不予理會
(D)隔離法。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379544
統計:A(1733),B(242),C(713),D(1505),E(0)

用户評論

【用戶】Zalissii Xiao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行為無傷大雅,卻持續發生→警告法。

【用戶】高腰男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請問這題不予理會是所謂消弱的意思嗎?

【用戶】李光

【年級】國三上

【評論內容】隔離法:應該適用在於它有影響到班級時採用

【用戶】Chi Su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隔離法:借由取消某人獲得注意與獎賞的機會以減少其不適當行為發生次數的一種方法,通常循1.明確界定目標;2.測量行為;3.訂定終點行為;4.決定隔離地點與時間長短;5.與被施行對象解釋施行原因與討論施行方式;6.實施隔離等步驟來進行。然在實施過程中宜注意下列要點:(一)安全原則:教室中則四個角落會是較好的選擇,避免在教室外的走廊上,同時以不妨礙該生之受教權為原則。(二)參與原則:與學生討論欲實施隔離的原因及施行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可以明確瞭解老師的要求,同時明白若在隔離時再度違反規則可能發生的後果。(三)時間短次數不限原則:每次隔離可以時間短但不限次數,避免長時間的隔離會有教師所無法預期的狀況發生,或是學生已忘記當時為何被隔離的原因,若在隔離後,行為有改善時令其回到原來位置,反使學生較有反省及改善行為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