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1.王校長發現李老師經常遲到,因此推論李老師不負責任、偷懶、能力差。王校長的知覺存在何種心理上的偏差?
(A)歸因誤差
(B)投射作用
(C)刻板印象
(D)月暈效應?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簡單0.768538
統計:A(1047),B(169),C(429),D(5462),E(0)

用户評論

【用戶】謝孟臻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經典的歸因理論模式將普通人看作是理性的、講究邏輯的,就像科學家一樣,人們在對行為歸因時,會客觀地評價與利用各種信息。如果真的如此,那麼可以預期,無論在何種情況下,人們作出的歸因都將是符合實際的、無偏的, 而且不同的人對同一事件所作出的歸因將會是一致的。但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的歸因常是錯誤的、有偏差的。  歸因的結果對人的後續行為有很大的影響。正確的歸因有助於提高人的行為的積極性並產生對自己及他人的有利的、合理的行為,錯誤的歸因則會造成行為動機的削弱,導致異常行為的產生。實際生活中,人們對自己及他人的錯誤歸因是經常發生的。  所謂歸因偏差,指的是認知者系統地歪曲了某些本來是正確的信息,有的源於人類認知過程本身固有的局限,有的則是由於人們不同的動機造成的。由於主觀上的原因而造成的歸因偏向和差別,是不當歸因的主要形成原因。

【用戶】廖俊淵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月暈效應:

【用戶】Keep Happy Mo

【年級】大三下

【評論內容】的討論幫助良多

【用戶】Jill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順便跟邏輯謬誤比較月暈效應:以個人表現做推論EX:功課好,品性一定好        (學業表現)邏輯謬誤:以個人特質做推論EX:個性外向,口語表達好        (個人特質)尖角效應:與月暈效應類似的效果,但常用在負向的特質。例如:壞學生「必然」調皮搗蛋一般。歸因偏差:有正確訊息,但不當歸因導致異常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