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體罰會養成兒童奴隸的氣質,是哪位哲學家的論點?
(A)杜威
(B)康德
(C)斯賓塞
(D)培根。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0374
統計:A(1227),B(5043),C(489),D(40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洛克&康德的嚴肅主義【有爭議】、獎懲應避免或少用、蔡元培美育的聯繫功能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獎懲應避免或少用根據康德的嚴肅主義的道德哲學,道德之所以為道德是至高無上的,不能完全憑藉功利主義式的獎賞或懲罰(Instrumental rewards and punishments)來推動道德教育。他認為懲罰,尤其是體罰應絕對禁止,這容易養成一種奴隸氣質(Indoles servilis; a slavish disposition);至於:「對兒童的獎賞,也是沒有什麼成效的;反足以養成其自私心理,會使他產生出一種傭工的氣質(Indoles mercenaria; the disposition of a hireling)。」(註六)。可見康德絕對不贊成一種奴性的道德教育;也不贊成道德賄賂。這是一種嚴肅主義的理想。不過,他為了適應他律期的行為訓練,他認為「道德懲罰」(有如盧梭式的「自然懲罰」)是可以採行的;例如,不理兒童的無理要求,將犯過者暫時隔離等等。總之,康德的教育見解,如作為一種啟示性的教育智慧來說,迄今仍有頗多可採行者。新時代的教師同道,因教育專業的訓練,當可藉新知印證康德之說。

【用戶】Vivian Wanlin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坤體良禁用體罰:認為體罰學生是下流而卑鄙的行為,斷非自由公民所應為

【用戶】Simon Yeh

【年級】小四上

【評論內容】不贊成體罰,但是可以隔離

【用戶】Simon Yeh

【年級】小四上

【評論內容】奴隸氣質是怕打罵的氣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