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8. 對教學過程中,對每一能力或概念分析其屬於精熟或不精熟而做的評量,稱為:
(A)診斷性評量
(B)總結性評量
(C)形成性評量
(D)預備性評量。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38829
統計:A(512),B(311),C(1790),D(17),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評量類型:安置性(含安置&預備) vs 診斷性 vs 形成性 vs 總結性 、教學評量的基本原則、檔案評量

用户評論

【用戶】Salome Liu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關鍵字應該是"對教學過程中"

【用戶】黃可可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診斷型不是也是過程中嗎

【用戶】張志謙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我個人認為,因為目的是在"對每一能力或概念分析其屬於精熟或不精熟",也就是精熟教學所強調的形成性評量;而非是"察覺學生感到困難之處"的診斷性評量。

【用戶】阿吐

【年級】大四上

【評論內容】形成性評量比較重試測量所教過特定內容的學習結果,以及使用結果來改進學習,因此評量重點放在隨時掌握學習是否已達「精熟」或「非精熟」的訊息,以免長期累積學習,增加實施補救措施的負擔。

【用戶】Salome Liu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關鍵字應該是".....

【用戶】黃可可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診斷型不是也是過程中嗎

【用戶】張志謙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我個人認為,因為目的是在"對每一能力或概念分析其屬於精熟或不精熟",也就是精熟教學所強調的形成性評量;而非是"察覺學生感到困難之處"的診斷性評量。

【用戶】yulin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形成性評量比較重試測量所教過特定內容的學習結果,以及使用結果來改進學習,因此評量重點放在隨時掌握學習是否已達「精熟」或「非精熟」的訊息,以免長期累積學習,增加實施補救措施的負擔。

【用戶】黃可可

【年級】大一上

【評論內容】診斷型不是也是過程中嗎

【用戶】張志謙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我個人認為,因為目的是在"對每一能力或概念分析其屬於精熟或不精熟",也就是精熟教學所強調的形成性評量;而非是"察覺學生感到困難之處"的診斷性評量。

【用戶】yulin

【年級】研一上

【評論內容】形成性評量比較重試測量所教過特定內容的學習結果,以及使用結果來改進學習,因此評量重點放在隨時掌握學習是否已達「精熟」或「非精熟」的訊息,以免長期累積學習,增加實施補救措施的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