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伯樂一過冀北之野,而馬群遂空。夫冀北馬多天下,伯樂雖善知馬,安能空其群邪?解之者曰:「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群無留良焉。苟無良,雖謂無馬,不為虛語矣。」(韓愈〈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依據上文,韓愈謂國家任人取才的態度,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
(A)兼容並蓄
(B)求才若渴
(C)野無遺賢
(D)因人設事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10507
統計:A(69),B(186),C(413),D(79),E(0)

用户評論

【用戶】盧妍蓁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野無遺賢: 語出《書經.大禹謨》:「野無遺賢,萬邦咸寧。」意指政治清明,人盡其材,民間沒有遺漏不用的賢人。《陳書.卷一.高祖本紀》:「朝多君子,野無遺賢。」《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九》:「自漢以前,人才只是舉薦征辟,故有賢良方正、茂才異等之名,其高尚不出,又有不求聞達之科,所以野無遺賢,人無匿才,天下盡得其用。」也作「野無遺才」。伯樂一走過冀北的郊野,馬群就空了。那冀北的馬在天下是最多的,伯樂雖然善于相馬,又怎么能夠使馬群為之一空呢?解釋的人說:“我所說的空,不是沒有馬,是沒有好馬。伯樂識馬,遇到好馬就把它挑了去,馬群中沒有留下好馬了.假如沒有好馬了。即使說沒有馬,也不是虛夸的話。”參考:送溫處士赴河陽軍序

【用戶】j1590462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吾所謂空,非無馬也,無良馬也。伯樂知馬,遇其良,輒取之,群無留良焉。苟無良, 雖謂無馬,不為虛語矣

【用戶】Chun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野無遺賢

【用戶】claire608012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伯樂一經過冀北的原野,馬群就空了。冀北是天下馬最多的地方,伯樂雖然擅長相馬,怎麼能使那裡的馬群空了呢?解釋的人說:「我們說的空,不是沒有馬了,而是沒有好馬了。伯樂能識馬,一遇到好馬就把它挑去,馬群裡留不下一匹好馬。如果沒有一匹好馬,那麼說沒有馬,也不能算是假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