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孔文舉年十歲,隨父到洛。時李元禮有盛名,為司隸校尉,詣門者皆才清稱及中表親戚乃通。文舉至門,謂吏曰:「我是李府君親。」既通,前坐。元禮問曰:「君與僕有何親?」對曰:「昔先君仲尼與君先人伯陽(伯陽,即老子)有師資之尊,是僕與君奕世為通好也。」元禮及賓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陳韙後至,人以其語語之。韙曰:「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文舉曰:「想君小時,必當了了!」韙大踧踖。(《世說新語.言語》)
【題組】37、下列「」中語詞的解釋,何者正確?
(A)「中表」親戚:內外
(B)「先人」伯陽:父親
(C)「奕世」為通好:當代
(D)小時「了了」:驕傲自大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69103
統計:A(208),B(21),C(60),D(12),E(0)

用户評論

【用戶】邱佩玲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中表:父親的姊妹之子為外兄弟,母親的兄弟姊妹之子為內兄弟,合稱為「中表」先人:祖先奕世:累代。了了:聰明慧黠。

【用戶】邱佩玲

【年級】國二上

【評論內容】年僅十歲的孔融,卻大膽地去訪問這位太守。他到府門前,對守門人說:「我是李太守的親戚,給我通報一下。」守門人通報後,李太守接見了他。李元禮問他說:「請問你和我有什麽親戚關係呢?」孔融回答道:「從前我的祖先仲尼(即孔子)和你家的祖先伯陽(指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陽)有師資之尊(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禮節的問題),因此,我和你也是世交呀!」當時有很多賀客在座,李氏和他的賓客對孔融的這一番話都很驚奇。其中有一個中大夫陳韙,恰恰後到,在座的賓客將孔融的話告訴他後,他隨口說道:「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聰明的孔融立即反駁地道:「我想陳大夫小的時候,一定是很聰明的。」陳韙給孔融一句話難住了,半天說不出話來。

【用戶】黃祥銘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孔融十歲的時候,跟隨父親到洛陽。那時李元禮名氣很大,做司隸校尉。到他家去的人,都是些才智出眾的人、有清高稱譽的人以及自己的親戚才被通報。孔融到了他家門前,對下邊的人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已經通報上去,上前坐下來。李元禮問:“您和我有什麼親戚關係?”孔融回答說:“從前我的祖先孔子曾經拜您的祖先老子為師,所以我和您是世代通好。”李元禮和他的那些賓客沒有不對他的話感到驚奇的。太中大夫陳韙後來才到,別人就把孔融說的話告訴給他聽,陳韙說:“小的時候很聰明,長大了未必很有才華。”孔融聽後說:“我猜想您小的時候一定很聰明吧。”陳韙聽了局促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