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36 「主管因為部屬張三在人際溝通上表現優異,就據以類推張三其他工作層面的表現亦是如此,而予以優異的考績」,請問這種現象比較適合以下列何種考核謬誤之概念來形容?
(A)暈輪謬誤
(B)比較謬誤
(C)邏輯謬誤
(D)趨中謬誤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簡單0.864892
統計:A(877),B(14),C(83),D(8),E(0)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平時考核及專案考績

用户評論

【用戶】supahana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暈輪效果(Halo Effect):察覺者根據單一特徵(例如:智力、社交能力、外表)來產生對於某個人的整體印象,這就是所謂的「暈輪效果」。例如:男性主管也許認為美麗的金髮女郎較聰明,有較佳的秘書技術,其實未必,這都是「美麗」這個特徵掩飾了她其他的特徵。

【用戶】chiafen wu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邏輯謬誤:考核者並未根據人員在某一層面的實際績效來評定考績,而以邏輯的推理與假定的相關造成的

【用戶】陳玉玲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樓上感謝

【用戶】貼貼樂 ( ̄︶ ̄)↗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考績的困難與謬誤:1.難於公正:此項困難的最大原因,為考績者的主觀偏見。2.流於形式:考績虛應故事,不能真正甄別出人員的優劣。3.過寬或過嚴的謬誤:泛指考核者偏向兩端的評定或考核(極好或極壞)。4.趨中謬誤:考核者對所有被考核者,姑且不論其績效應予以較高或較低的考績等等,均予以中等考績。5.暈輪謬誤:考核者根據受考者在某一工作層面上表現優異,就類推其他工作層面的表現亦是如此,而予以優越的考績。6.比較謬誤:考核者對考績的評定,以受考者間的互相比較而定,而非以每位受考者實際工作的績效為評比的基礎。7.初期印象謬誤:這類謬誤的成立,乃繫於考核者究竟是以受考者那段時間的工作績效做為評定考績的基礎。8.好同惡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