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4 「偷,而能到手,是聰明。被偷放就智慧了」(余光中〈橋跨黃金城〉),是基本句型中的:
(A)有無句
(B)判斷句
(C)敘事句
(D)表態句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46882
統計:A(40),B(1617),C(297),D(211),E(0)

用户評論

【用戶】吳云云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偷是動詞呀,有沒有人能詳解

【用戶】林中元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偷,而能到手,是聰明。被偷,而能放手,就(是)智慧了

【用戶】小昱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一、 敘事句:1.凡是敘說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敘事句」,又稱「敘述句」。2.「敘事句」是以一個「動詞」做中心,此動詞稱為「述語」;發出這個動作、行為的人或物是「主語」;接受述語動作、行為的人或物稱為「賓語」。  3.例句: A. 老鼠/愛/大米。B. 故人/具/雞黍。C. 慈烏/失/其母。D. 我/走了。句末助詞E. 東風/來了。句末助詞 二、 有無句:  1.表明事物有無或存在與否的句子。2.「有無句」的句型與「敘事句」相同,但是述語一定是「有」、「無」,用來表示是否擁有或存在  3.例句:A.  我 /沒有/任何怨言B. 宅邊/有/五柳樹。C. 何處/無/竹柏?三、 表態句:1.描寫人、事、物的...

【用戶】吳云云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偷是動詞呀,有沒有人能詳解

【用戶】林中元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偷,而能到手,是聰明。被偷,而能放手,就(是)智慧了

【用戶】小昱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一、 敘事句:1.凡是敘說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敘事句」,又稱「敘述句」。2.「敘事句」是以一個「動詞」做中心,此動詞稱為「述語」;發出這個動作、行為的人或物是「主語」;接受述語動作、行為的人或物稱為「賓語」。  3.例句: A. 老鼠/愛/大米。B. 故人/具/雞黍。C. 慈烏/失/其母。D. 我/走了。句末助詞E. 東風/來了。句末助詞 二、 有無句:  1.表明事物有無或存在與否的句子。2.「有無句」的句型與「敘事句」相同,但是述語一定是「有」、「無」,用來表示是否擁有或存在  3.例句:A.  我 /沒有/任何怨言B. 宅邊/有/五柳樹。C. 何處/無/竹柏?三、 表態句:1.描寫人、事、物的...

【用戶】林中元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偷,而能到手,是聰明。被偷,而能放手,就(是)智慧了

【用戶】小昱

【年級】高三上

【評論內容】一、 敘事句:1.凡是敘說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敘事句」,又稱「敘述句」。2.「敘事句」是以一個「動詞」做中心,此動詞稱為「述語」;發出這個動作、行為的人或物是「主語」;接受述語動作、行為的人或物稱為「賓語」。  3.例句: A. 老鼠/愛/大米。B. 故人/具/雞黍。C. 慈烏/失/其母。D. 我/走了。句末助詞E. 東風/來了。句末助詞 二、 有無句:  1.表明事物有無或存在與否的句子。2.「有無句」的句型與「敘事句」相同,但是述語一定是「有」、「無」,用來表示是否擁有或存在  3.例句:A.  我 /沒有/任何怨言B. 宅邊/有/五柳樹。C. 何處/無/竹柏?三、 表態句:1.描寫人、事、物的...

【用戶】Claudia ❤️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  判斷句=是非句

【用戶】林中元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偷,而能到手,是聰明。被偷,而能放手,就(是)智慧了

【用戶】小昱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一、 敘事句:1.凡是敘說一件事情的句子叫做「敘事句」,又稱「敘述句」。2.「敘事句」是以一個「動詞」做中心,此動詞稱為「述語」;發出這個動作、行為的人或物是「主語」;接受述語動作、行為的人或物稱為「賓語」。  3.例句: A. 老鼠/愛/大米。B. 故人/具/雞黍。C. 慈烏/失/其母。D. 我/走了。句末助詞E. 東風/來了。句末助詞 二、 有無句:  1.表明事物有無或存在與否的句子。2.「有無句」的句型與「敘事句」相同,但是述語一定是「有」、「無」,用來表示是否擁有或存在  3.例句:A.  我 /沒有/任何怨言B. 宅邊/有/五柳樹。C. 何處/無/竹柏?三、 表態句:1.描寫人、事、物的...

【用戶】Claudia ❤️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  判斷句=是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