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27.陳老師認為要讓學生表現良好行為,必須透過嚴格的規範,並經常使用獎懲來建立 學生的道德觀。陳老師的想法是基於下列何種道德學說?
(A)主內派
(B)主外派
(C)折衷派
(D)精神分析派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04778
統計:A(236),B(2746),C(37),D(16),E(0)

用户評論

【用戶】Nelson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主外派---快樂、功利主義;結果論;外力制裁,訓練好的行為。(伊比鳩魯、邊沁、彌爾)主內派---嚴格主義;動機論;理性的啟發,意志的自律使有自發為善的意願。(康德、孟子)

【用戶】Lin H

【年級】國一上

【評論內容】主外派是以獎賞和懲罰來控制人的行為,以人的本性為趨苦避樂為假設,只要獎懲有適當的調配,將所要教導的價值配上獎賞,就是正增強,以此塑造所要的價值。對於所要剔除的價值則配合上懲罰,使當事者為了避免懲罰,必須先放棄此價值。主內派直接訴諸人的道德動機,只要是對的,即使一時受到懲罰,仍會去做,尤其當道德是一種犧牲時,寧願去「享受」犧牲。這一派認為,動機的強化表示當事者真正認同於此價值,不會因外在的酬賞或懲罰而改變。

【用戶】Shell Chang

【年級】小四上

【評論內容】動機論/義務論結果論/效益論別稱嚴格主義、主內派快樂主義、功利主義、主外派代表人物孟子、康德荀子、邊沁、彌爾、伊必鳩魯主張強調行為的動機之純正(人要有內發的善意)、不重視行為結果。行為結果是好的,即是善;行為結果不好,即是惡。道德判斷來源內在動機行為結果道德訓練方法個人意志、品格賞罰方向由內而外由外而內

【用戶】Ming Fu Yen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主內派在乎動機(因為動機由內而發),主外派在乎結果(因為自外在看結果),所以題目內容「表現出良好行為」(代表自外在來看已經有良好結果),所以直接選主外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