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53.林老師雖然設計了情意領域的目標,但是由於加入許多自編的教材,導致教學時間不足,因而省略了紙筆測驗不易評量的情意學習。這些情意領域的目標,因此成為下列哪一種課程?
(A)內隱課程
(B)空無課程
(C)經驗課程
(D)潛在課程。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簡單0.779658
統計:A(269),B(4147),C(126),D(777),E(0)

用户評論

【用戶】108我一定要考上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省略」--應教而未教

【用戶】Cynthia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A) 內隱課程為艾斯納(E.W. Eisner)所創用的名詞,與外顯課程相對;指學校祕而不宣,暗地裡實際進行,以達成某種未公開之目的的課程安排。(B) 空無課程又稱為懸缺課程,意指學校該教而未教的學習經驗,包括觀點、概念及技能等。(C) 經驗課程強調學生的全面發展,認為教育是連續的心智成長過程,教育的目的即在協助兒童成為具有社會創意的個體。(D) 潛在課程,主要是非預期的、不被公開表明的教育措施或學習結果,如潛移默化的身教、實際經驗或態度等。

【用戶】Yeh(絕不販賣詳解)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內隱課程就是潛在課程。

【用戶】陳雨謙

【年級】小一上

【評論內容】以下是自己整理的重點及表格,供大家參考,有錯誤不吝指教:)學校課程實有課程外顯課程正式課程領域學習節數(國文、數學、音樂、體育、美勞、選修、必修等七大學習領域)、彈性學習節數。非正式課程各類校內外比賽、運動會、班(週、朝、晨)會、導師時間、畢業典禮、社團活動、晨光時間、打掃活動、聯課活動等。潛在課程身教、境教(EX:孟母三遷)、比馬龍效應(教師對學生的期待,又稱羅森塔效應)、環境設施、學校文化、校園氣氛、上課氣氛、校規、教科書中的意識形態、教師人格特質、學生的學習經驗等。空無課程學校課程中通常被忽略不教的「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