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台灣對外國開放通商是因為清咸豐八年(1858)的天津條約,1864年打狗港開港後正式設置海關,建立了?
(A)旗後燈塔
(B)英國打狗領事館
(C)雄鎮北門與旗後砲台
(D)以上皆是。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適中0.579047
統計:A(93),B(2150),C(117),D(1110),E(0)

用户評論

【用戶】Sophia Su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所以順序:打狗熊,鎮旗後

【用戶】Xiu-fu Cai

【年級】小二上

【評論內容】(A)旗後燈塔 : 建於光緒九年(1883)(C)雄鎮北門與旗後砲台: 建於光緒元年(1875)

【用戶】Sherry Yeh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1860 英法聯軍 (天津條約)---臺灣開四港 (基隆、淡水、安平、打狗)1874 牡丹社事件

【用戶】Sherry Yeh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1860 英法聯軍 (天津條約)--->臺灣開四港 (基隆、淡水、安平、打狗)1874 牡丹社事件

【用戶】yulin

【年級】研一上

【評論內容】1864年(同治3年)打狗設立海關,正式開港,英國人也來此設立「副領事館」,次年(1865 年),升格為領事館,首任領事為郇和,並租用旗後天利洋行作為臨時辦公室。1869 年(同治8 年)英商水陸行請得臺灣道台黎兆棠許可,在哨船頭自費工本填築海灘官地,該地中部地段則又於1877 年(光緒3年) 經臺灣道夏獻綸批准,移轉給英國工部使用,1878 年(光緒4年)開始在此興建領事館所需辦公室、巡捕房及牢房,即英國在臺的領事館(今鼓山區哨船街7號,水產試驗所高雄分所)。(歷史P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