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幼兒總是錯誤判斷同儕行為,總認為對方對自己有敵意,此項攻擊主張是由誰提出?
(A)道舉的社會訊息處理論
(B)班都拉的社會學習論
(C)波克維茲的挫折/攻擊假說
(D)佛洛伊德的心理分析論)。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困難0.37467
統計:A(142),B(6),C(215),D(16),E(0)

用户評論

【用戶】黃曉芙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 Dodge(1986)認為在攻擊行為中認知歷程是一個較複雜的變項,受個人知覺和解釋所控制。亦即兒童出現攻擊行為和其偏差的「社會訊息處理歷程」(socialinformation processing; SIP)有關,在他和其他人探討人際互動和攻擊事件的心理研究中,也一致認為個人的內在心智歷程(mental process)是扮演引發暴力攻擊行為的關鍵角色。Crick 和 Dodge(1996)認為兒童對外在刺激是否作攻擊反應,決定於一連串系統且連續的心理運作,將社會情境中的刺激經心智歷程內化或解釋,才產生行為反應,而其中包括了認知和情緒兩個部分。社會訊息處理模式一旦形成穩定後,會成為人格特質的一部分,當兒童一旦在特定的社會情境中,感受到忽略、拒絕、受虐、歧視...

【用戶】❤ 再試一次.....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道舉????

【用戶】飁草

【年級】大一下

【評論內容】挫折攻擊假說 Frustration-Aggression Hypothesis 一九三九年時,杜拉德(J. Dollard)等提出挫折攻擊假說,認為當個人所欲達到的目標受到阻礙時,就會激發其攻擊性驅力,因而出現攻擊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