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在道德教育中,當理想我和現實我產生衝突時,應教導如何實現理想的道德自我。下列何者較能關照到從他律到自律的需求?
(A)運用擴張個人生活中的自我,使德行成為個人之所好
(B)運用康德本於為義務而盡義務的原則,朝理想我而行
(C)運用效益主義的取向,利誘威嚇,以達成理想的目的
(D)運用業務本身以外的苦樂的結果,讓自我能漸漸轉變

參考答案

答案:A
難度:適中0.553111
統計:A(1760),B(1077),C(105),D(240),E(0)

用户評論

【用戶】陳柏仁

【年級】國三下

【評論內容】(B)康德的義務論重動機輕結果~導致招批評說:「有善意卻無善行」~

【用戶】趙美娟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本題的重點應是在說佛洛依德的本我(唯樂)自我(現實)超我(理想我)

【用戶】sharon

【年級】小四下

【評論內容】個人一開始看不太懂題目的重點是什麼,但是重新理解後先釐清題目的「他律」和「自律」就很好解析◎皮亞傑道德認知發展論來解析的,其兒童道德判斷的發展分為三個階段:1.無律2.他律:以「道德現實」的觀點決定行為的是非善惡。服從規範,注重行為的後果而非動機,片面尊重成人權威。3.自律:對學校和社會的各種規範,已能重新評估並做合理的修訂有選擇的接受,並從行為的動機來判斷行為的好壞,不盲從權威,步入「自為立法、自為執行、自為審判」。◎杜威折衷道德論三階段:1.道德前期/成規期:行為動機來自生理或社會的衝動→本能層次。2.道德成規期:行為大都接受團體的規範,而少有批判或異議→禮俗層次。3.自律期:行為的善惡由自己的思想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