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有一國中校長為獎勵學生長得高又壯,於每學期末自掏腰包,頒獎鼓勵達到獎勵標準的學生。」根據此案例,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要瞭解該校長之角色行為,可採俗民誌方法論進行研究;
(B)要瞭解全校師生對校長角色行為之認同感,可透過驗證性教育社會學所採用之調查研究來瞭解;
(C)校長所訂的獎勵標準,因並不是全國通用的,所以不具社會規範之意義;
(D)學生為符合校長期望,而不斷加強體能鍛鍊之歷程,是一種社會化。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608121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徐珮芬

【年級】小六下

【評論內容】社會規範是由社會學家指出「人們共同認可及遵守的行為標準」的一個普遍現象。這些標準包含了某種道德意味,是被一般人認為是「對的」,是以「應當」並加以遵守的標準,不論它們是否有用或有效。

【用戶】余昊樺

【年級】小三上

【評論內容】唉..為什麼臺灣的考試總是愛在文字和無聊的定義上鑽牛角尖呢?

【用戶】Tsay Peyshan

【年級】大四下

【評論內容】俗民誌(Ethnography Research)又稱為人種誌、種族誌,是人類學的一支,在對廣義、特定的人類文化做深入、整體的分析描述。由人類學者發展而成,故有時又稱為人類學的田野研究或是文化人類學。俗民誌研究的研究問題、資料蒐集等等都非常仰賴研究者的實地研究,通常研究者必須完全地投入、參與研究主體的日常生活及文化,要在自然研究場域中一段很長的時間,以獲取參與研究者的主觀意見。故一個好的俗民誌研究者需要有敏銳的洞察力,能從每天日常生活習以為常的現象中尋找關鍵線索,發掘重要觀點。要對現象保持開放的心胸,要在未知、已知現象和問題中打轉,逐漸形成對研究的觀點。人類學者從事俗民誌研究時,常採參與觀察法,以便獲得被研究者的主觀意見。但在教育研究上,研究者也常採非參與觀察法或兩者兼用,以獲得研究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