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67.以國民小學國語科為例,為提供學生練習機會,避免遺忘,在第一課出現的新字、新詞在往後各課會安排其再度出現,此種情形符合課程設計的哪一規準?
(A)順序性
(B)繼續性
(C)統整性
(D)均衡性。

參考答案

答案:B
難度:非常簡單0.933879
書單:運輸系統管理、泰勒-繼續性、程序性、統整性

用户評論

【用戶】【站僕】摩檸Morning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二)順序性:順序性指得是主題的順序,涉及的是垂直面向。在螺旋性的課程中,在低年級中所引進的是簡單的概念,後來隨著越來越為複雜性及其應用性再次修正。是以順序的原則從簡單到複雜,由具體到抽像,時間由近至遠,以及從全體到部分學習。(三)一致性: 一致性指得是課程的劃分是否順暢,有些課程雖有很好的順序,但未必能有妥善的切割,一致性是順序性的必要條件,但有順序性則未必有一致性。(四)繼續性:繼續性指得是課程的重覆性,在一段時間內,有溫故知新的機會,不致因為課程的中斷,讓學習無法連貫。(四)均衡性:均衡性指得是課程內容的完整性,包括理論與實務,普通與職業,科技與人文,認知、情意和技能等知識都要能兼容並...

【用戶】clse0490

【年級】高一上

【評論內容】當命題「若A則B」為真時,A稱為B的充分條件,B稱為A的必要條件。

【用戶】r7ygp

【年級】國二下

【評論內容】所以,應該修正成「順序性是一致性的必要條件。」(一致性→順序性)【P是Q的必要條件,代表「如果P是假,則Q是假」。以邏輯符號表示:~P → ~Q通過否定後件,得出「如果Q是真,則P是真」。Q → P例子1:對於大於2的數字,奇數是成為質數的必要條件。例子2:年滿30歲是成為美國參議員的必要條件。如果他是參議員,他必定年滿30歲。https://zh.wikipedia.org/wiki/%E5%85%85%E5%88%86%E5%BF%85%E8%A6%81%E6%9D%A1%E4%BB%B6】

【用戶】pooh800808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重複—繼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