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4.「教師是課程執行者,只要擬訂完善的課程計畫,就能改進課程品質」。這樣的說法偏向何種課程實施觀點?
(A)實踐觀
(B)相互調適觀
(C)落實觀
(D)忠實觀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670214
統計:A(1164),B(313),C(970),D(4975),E(1)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忠實觀、忠實觀&相互調適觀&落實觀、忠實觀、相互調適觀、課程塑造觀(落實觀)

用户評論

【用戶】【站僕】摩檸Morning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課程實施:教師的角色取向1.忠實觀:執行者 ~不可改變課程原貌2.調適觀:課程發展者 ~課程設計者和教師間有協調的空間3.落實觀:師生共同創造 ~教學層面的轉化和課程實施行動的落實4.締造觀(情境實踐觀):協助者 ~由師生進行批判反省

【用戶】106正式教師,謝謝阿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樓上~是否為調適觀?

【用戶】宜蕙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答案為B,兩位老師有共同設計新方案,已經改變課程結構了。

【用戶】AdzukiPan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一)忠實觀 ( fidelity perspective ) (D)→ 目標模式國家政策本位 課程實施絲毫不可改變課程的原貌,愈接近原貌的實施,便愈忠實。這類教師認為這些計畫性的課程是由專家所規劃設計的,而教師的任務就是要儘量忠實完整的講這種課程傳遞給學生。(二)相互調適觀 ( mutual adaption ) (B) = 使用者觀 → 情境模式教師教學本位課程實施必須因應實施情境的狀況加以調整,才能產生良好的結果。這類教師認為課程是設計者與教師之間不斷調整協商的結果,他們用自己的看法來解讀原訂的課程計劃,加入自己的意見。(三)締造觀 (enactment perspective) =行動落實觀(C)、情境實踐觀(A)→歷程模式  行動研究本位這類教師認為課程並不是事先存在的、外來的、或是靜態的。教師要經由教室生活的探討,與同事共同觀察和討論,進行教學後,一再評鑑修正,形成特定課程知識,才落實新課程。(課程結構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