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76. 奧蘇貝爾(D. P. Ausubel)曾以衛星化(satellization)理論描述個體的哪一種發展?
(A)認知學習
(B)自我概念
(C)同儕關係
(D)親子關係。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00559
統計:A(362),B(150),C(77),D(896),E(0)

用户評論

【用戶】曾羽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奧蘇貝爾(Ausubel)等人提出的理論,認為在正常的發展行程上,青少年像顆衛星,在自己能獨立自主前,環繞著父母而繞行,個體依賴父母,並密集地接受社會化歷程。然而,隨著青少年的發展,他們會逐漸「脫離衛星化」(desatellization),此時青少年主要的任務如下:1.重新衛星化2.試著贏得地位3.進行(工作或任務)探索(being exploratory)。父母應放手(let go),鼓勵子女獨立,容許他們有「犯錯的權力」(right to make mistakes)。

【用戶】賴以淨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奧蘇貝爾(D. P. Ausubel, 1954)等人曾以衛星理論解釋解釋與分析青少年階段親子關係的轉變與青少年追求自主的過程。1.衛星化2.脫離衛星化3.重新衛星化4.非衛星化,有兩種普遍的類型:低度價值化 (undervaluation)→→拒絕型,過度價值化 (overvaluation)→→溺愛型,依照理論可為下表:父母的態度接納的基礎父母的行為兒童的分類接納內在的1.溫暖接納衛星化接納內在的2.限制保護近似衛星化接納內在的3.寬容溺愛過度價值化拒絕外在的4.限制支配低度價值化拒絕...

【用戶】曾羽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奧蘇貝爾(Ausubel)等人提出的理論,認為在正常的發展行程上,青少年像顆衛星,在自己能獨立自主前,環繞著父母而繞行,個體依賴父母,並密集地接受社會化歷程。 然而,隨著青少年的發展,他們會逐漸「脫離衛星化」(desatellization), .....

【用戶】賴以淨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奧蘇貝爾(D. P. Ausubel, 1954)等人曾以衛星理論解釋解釋與分析青少年階段親子關係的轉變與青少年追求自主的過程。1.衛星化2.脫離衛星化3.重新衛星化4.非衛星化,有兩種普遍的類型:低度價值化 (undervaluation)→→拒絕型,過度價值化 (overvaluation)→→溺愛型,依照理論可為下表:父母的態度接納的基礎父母的行為兒童的分類接納內在的1.溫暖接納衛星化接納內在的2.限制保護近似衛星化接納內在的3.寬容溺愛過度價值化拒絕外在的4.限制支配低度價值化拒絕...

【用戶】賴以淨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奧蘇貝爾(D. P. Ausubel, 1954)等人曾以衛星理論解釋解釋與分析青少年階段親子關係的轉變與青少年追求自主的過程。1.衛星化2.脫離衛星化3.重新衛星化4.非衛星化,有兩種普遍的類型:低度價值化 (undervaluation)→→拒絕型,過度價值化 (overvaluation)→→溺愛型,依照理論可為下表:父母的態度接納的基礎父母的行為兒童的分類接納內在的1.溫暖接納衛星化接納內在的2.限制保護近似衛星化接納內在的3.寬容溺愛過度價值化拒絕外在的4.限制支配低度價值化拒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