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5.赫爾巴特(J.F.Herbart,1778-1841)主張教育作為一門科學,是以何者來決定教育之目的?
(A)心理學
(B)社會學
(C)邏輯學
(D)倫理學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適中0.583948
統計:A(271),B(45),C(22),D(633),E(0)

用户評論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赫爾巴特的倫理學赫爾巴特的倫理學源於Kant,秉承Kant的善意說,他認為有五種道德觀念調節著人與社會的道德行為:1.內心自由(inner freedom) - 擺脫外在欲望,服從理性的判斷。2.完美(perfection) - 意志的完善與堅定。3.仁慈(benevolence) - 絕對的善,人與人相處要仁愛,將心比心。4.權利(rights) - 克制自己,遵守法律。5.公平(equity) - 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行為的獎懲。前兩種是調節個人道德行為的,後三者是調節社會道德行為的。教育應設法培養學生的同情心(sympathy),同情心是倫理行為的原動力。

【用戶】馬自達

【年級】小六上

【評論內容】赫爾巴特的教育學理論基礎 - 心理學赫爾巴特認為教育領域中存在的大部分缺陷是由於缺乏心理學的結果。教育者的第一門科學,雖然並非全部,也許就是心理學。心理學的性質:1.心理學是經驗的科學,是屬於哲學性質的科學,其研究方法是觀察和計算,而非實驗。2.是以,心理學不是描述性科學,而是要研究心靈的數學法則。赫爾巴特的心理學不是建立在生理學基礎上。3.心靈是統一的,無法分割為個別的官能,是以,心理學不是分析的。赫爾巴特並將對觀念的看法及統覺論應用在教育中,說明教育是如何通過感覺經驗的作用而使學生不斷掌握新知識。

【用戶】Hsin Chun

【年級】高二下

【評論內容】赫爾巴特以『倫理學』規範『教育目標』,以『心理學』擬定實現目標的『方法與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