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1.夫周、秦、兩漢,至於今遠矣。執今人尋行數墨之文法,而以讀周、秦、兩漢之書,譬猶執山野之夫,而與言甘泉、建章之巨麗也。夫自大小篆而隸書而真書,自竹簡而縑素而紙,其為變也屢矣。執今日傳刻之書,而以為是古人之真本,譬如聞人言筍可食,歸而煎其簀也。嗟乎!此古書疑義所以日滋也歟!(俞樾《古書疑義舉例•序》)
依據上文,下列哪個選項的解說最適當?
(A) 山野之夫不該讀周、秦、兩漢之書。
(B)「大小篆而隸書而真書」,意指古代書法技藝有別。
(C)「自竹簡而縑素而紙」,意指古書採用的載體材質有別。
(D)「聞人言筍可食,歸而煎其簀」,原意是誤將筍殼當竹筍。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適中0.567
書單:沒有書單,新增

用户評論

【用戶】熊熊讚

【年級】高三下

【評論內容】夫周、秦、兩漢,至於今遠矣。執今人尋行數墨之文法,而以讀周、秦、兩漢之書,譬猶執山野之夫,而與言甘泉、建章之巨麗也。夫自大小篆而隸書而真書,自竹簡而縑素而紙,其為變也屢矣。執今日傳刻之書,而以為是古人之真本,譬如聞人言筍可食,歸而煎其簀也。嗟乎!此古書疑義所以日滋也歟!周、秦、兩漢,距離 現在已經很久了。用現代人(指清朝)過於拘泥字詞解釋而不融會貫通的方訪讀古書,如同拿山村裡見識的人,跟他討論甘泉或建章宮 的雄偉壯麗。從大篆、小篆而隸書、楷書,從竹簡而至白絹一直到 紙張,其中已多次變化了。拿現今輾轉刻印的書,要把它看成古人 的原來版本,就如同聽到竹筍可食用,回到家後就把竹蓆拿來煎煮 啊。唉!這就是古書疑義越來越多的原因啊!(A) 並沒有說山野之夫不該讀周、秦、兩漢之書,文章是用來比喻如果用過於注重字句解釋的讀書方式, 去研讀「周、秦、兩漢的古書」並不恰當。「執今人尋行數墨之文法,……譬猶執山野之夫,而與言甘泉、建章也」,讀古書不能只鑽研、拘泥單字解釋(B)「大小篆而隸書而真書」說明文字不斷地演變。(C)自竹簡而縑素而紙」說明書寫載體的材質也在進化。(D)曾子易簀(簀,竹席)。易簀指曾子臨終時,因席褥為季孫所賜,自己未嘗為大夫,而使用大夫所用的席褥,不合禮制,所以命人換席,舉扶更換後,反席未安而死。後遂比喻人之將 死,「簀」應當解釋為「竹席」非筍殼。注釋:1.執:持,拿。尋 行數墨:讀書時拘泥於一字一句的鑽研,而不求義理的融會貫通。2. 文法:文詞、文句的結構規則。3.山野:山村僻野。4.鄙夫:見識淺薄 的人。5.甘泉:甘泉宮遺址或稱漢甘泉宮,是秦朝興建的離宮之一。 6.建章:漢武帝於長安城外所建的宮殿名稱。因南朝宋廢帝亦在京城 建康建立一建章宮,故後世以此泛指宮闕。7.巨麗:雄偉壯麗。8.縑 素:供書畫用的白絹。9.屢:每每、經常、數次。10.傳刻:輾轉刻印。11.真本:書籍的手稿或原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