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馬戲團或遊樂園中的動物,可以表演許多不會在自然狀況中作的動作。如猴子踩獨輪車、海豚翻跟斗等,這是應用何種理論的結果?
(A)社會學習(social learning)
(B)鷹架作用(scaffolding)
(C)物體永存(object permance)
(D)行為塑造(behavior shaping)

參考答案

答案:D
難度:非常簡單0.939486
統計:A(647),B(286),C(25),D(14904),E(2) #
個人:尚未作答書單:教育的隱喻、同時學習原則--克柏屈、修訂Bloom分類表

用户評論

【用戶】上官靖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B 鷹架作用係指從實際發展水平至可能發展區中的認知發展,他人所給予的協助。認知學家布魯納(J. Bruner)稱之為「鷹架作用」(scaffolding),意為:當兒童建構認知結構以助進其解決問題時,用以支撐用的工具。在維果次基(Vygotsky)的認知發展理論中,最受重視的是他倡議的可能發展區(或最近發展區)(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的理念。所謂可能發展區,按維果次基的說法,世界於兒童自己實力所能達到的水平(如學業成就),與經別人給予協助後可能達到的水平,兩種水平之間的一段差距,即為該兒童的可能發展區。而在此種情況下別人給予兒童的協助],即稱為鷹架作用(scaffoldiing)(意指協助對發展具有促進作用)。(張春興(民8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

【用戶】上官靖

【年級】高二上

【評論內容】(D)行為塑造(逐步養成) 定義:透過逐次增強工作分析後的小步驟,一步步引導學生習得適當行為。http://ying016.pixnet.net/blog/post/26178553-%E3%80%8E%E8%A1%8C%E7%82%BA%E5%A1%91%E9%80%A0%E3%80%8F%E7%9A%84%E7%94%A8%E6%B3%95%E8%88%87%E5%8E%9F%E5%8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