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詳情

17.下列哪一個理論描述青少年時期在發展過程中,心理的重要危機為「我是誰」?發展順利即對自己產生「忠誠」的美德。
(A)賽爾門(R. Selman)的社會認知理論
(B)奧蘇貝爾(D. P. Ausubel)的衛星理論
(C)艾瑞克森(E. Erikson)的心理社會理論
(D)安娜佛洛伊德(A. Freud)的精神分析論

參考答案

答案:C
難度:簡單0.742476
書單:艾瑞克遜(Erikson)心理社會發展理論的八個階段、Selman-友誼發展階段、社會認知論-Selman

用户評論

【用戶】【站僕】摩檸Morning

【年級】小一下

【評論內容】艾瑞克森最重要的理論是”生命週期的八個階段”;其中第五階段(13到21歲)的主要人生任務就是要達成「認同(identity)」。青少年心中充滿關於”認同”的問題,關心”他人眼中的自己”和”自己覺得自己是誰”是否符合一致

【用戶】Vicky Vicky

【年級】高一下

【評論內容】A)賽爾門(R. Selman)的社會認知理論是關於社會角色取替(人際-友誼)

【用戶】周暴女

【年級】小五上

【評論內容】忠誠的美德應該是講要忠於自我內心的想法吧。青少年很重視對於自我的心法有沒有一致,不可以違背自己的信念。自己的行為、想法一致→忠於自我、真誠,是影響自我認同的一個關鍵因素。(讀嘉陽的時候忘記在哪裡看到的)